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26页 |
一、 乳腺癌的特征 | 第10-14页 |
(一) 乳腺癌转移的临床特征 | 第11页 |
(二) 已建立的乳腺癌预后标志物 | 第11-14页 |
二、 肿瘤与侵入性伪足 | 第14-20页 |
(一) 侵入性伪足的结构 | 第14-15页 |
(二) 侵入性伪足的分子特征 | 第15-18页 |
(三) 侵入性伪足的形成 | 第18-19页 |
(四) 侵入性伪足与肿瘤转移 | 第19-20页 |
三、 肌球蛋白 10(Myosin X, MYO10)的研究 | 第20-24页 |
(一) Myosin X 家族 | 第20-21页 |
(二) MYO10 的结构与功能 | 第21-24页 |
四、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一) 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二)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一) 细胞 | 第26页 |
(二) 抗体 | 第26页 |
(三) 试剂 | 第26-27页 |
(四)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7-39页 |
(一) 细胞培养 | 第27-28页 |
(二) 临床标本 | 第28页 |
(三) 免疫印迹 | 第28-29页 |
(四) Real-time PCR | 第29-32页 |
(五) 慢病毒包装及细胞侵染 | 第32页 |
(六) Time-lapse 实验 | 第32-33页 |
(七) Transwell 迁移和侵袭实验 | 第33页 |
(八) MTT 增殖实验 | 第33-34页 |
(九) 基因芯片 | 第34页 |
(十) 酶谱法 | 第34-35页 |
(十一)FITC-gelatin 降解实验 | 第35-36页 |
(十二)免疫荧光染色 | 第36-37页 |
(十三)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十四)免疫组化染色 | 第37-38页 |
(十五)软件及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62页 |
一、 MYO10 在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且与转移潜能呈正相关 | 第39-40页 |
二、 MYO10 在临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 第40-41页 |
三、 MYO10 与不良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 | 第41-45页 |
四、 MYO10 与临床乳腺癌的恶性转移相关 | 第45-50页 |
五、 沉默 MYO10 抑制了 MDA-MB-231 细胞的铺展 | 第50-51页 |
六、 MYO10 的沉默抑制 MDA-MB-23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第51-52页 |
七、 MYO10 的沉默下调肿瘤侵袭性相关基因 | 第52-54页 |
八、 MYO10 的表达与细胞侵入性伪足的形成相关 | 第54-55页 |
九、 MYO10 依赖于 PtdIns (3,4,5) P3 参与侵入性伪足的形成 | 第55-58页 |
十、 沉默 MYO10 抑制了肿瘤体内侵袭性生长 | 第58-59页 |
十一、MYO10 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的发生 | 第59-61页 |
十二、沉默 MYO10 抑制细胞的肺转移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一、 MYO10 是一个乳腺癌不良预后标志蛋白 | 第62页 |
二、 MYO10 被 EGR-1 上调 | 第62页 |
三、 MYO10 反馈调节侵入性伪足相关基因 | 第62-63页 |
四、 MYO10 参与侵袭和转移 | 第63页 |
五、 MYO10 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模型 | 第63-65页 |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65-66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二、 主要创新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一 | 第76-82页 |
附录二 | 第82-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