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Kalman算法和灰关联熵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0-11页
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传统网络安全技术第12-14页
        1.1.2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的必要性第14-15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9-20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0-22页
第二章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相关理论第22-30页
    2.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第22-23页
    2.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关键技术第23-26页
        2.2.1 数据融合技术第23-24页
        2.2.2 数据挖掘技术第24页
        2.2.3 数据预测技术第24-26页
        2.2.4 数据可视化技术第26页
    2.3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第26-29页
        2.3.1 Endsley模型第26-27页
        2.3.2 Tim Bass模型第27-28页
        2.3.3 JDL模型第28-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灰关联熵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研究第30-48页
    3.1 态势感知总体框架第30-31页
    3.2 网络安全态势关键影响因素的选取第31-35页
        3.2.1 网络安全态势影响因素的收集第31-32页
        3.2.2 网络安全态势影响因素计算第32-33页
        3.2.3 网络安全态势关键因素的选取第33-35页
    3.3 常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第35-38页
        3.3.1 支持向量机方法第35-36页
        3.3.2 层次化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第36-37页
        3.3.3 基于人工免疫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第37-38页
    3.4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第38-47页
        3.4.1 灰色理论预测算法第38-41页
        3.4.2 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第41-42页
        3.4.3 Kalman预测方法第42-46页
        3.4.4 改进的Kalman算法的预测方法第46-47页
    3.5 基于灰关联熵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第47页
    3.6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基于灰关联熵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第48-59页
    4.1 基于灰关联熵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第48-50页
        4.1.1 基于灰关联熵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原理第48-49页
        4.1.2 基于灰关联熵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第49-50页
    4.2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0-58页
        4.2.1 仿真环境与配置第50-51页
        4.2.2 网络安全态势值的计算第51-52页
        4.2.3 基于灰关联熵的Kalman预测算法预测结果第52-58页
    4.3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攻击强度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第59-70页
    5.1 基于攻击强度和Kalman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第59-66页
        5.1.1 基于攻击强度和Kalman的预测模型一第59-60页
        5.1.2 基于攻击强度和Kalman的预测模型二第60-62页
        5.1.3 基于攻击强度和Kalman的预测模型三第62-64页
        5.1.4 基于攻击强度和Kalman的预测模型四第64-66页
    5.2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6-69页
        5.2.1 实验一第66-67页
        5.2.2 实验二第67-69页
    5.3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信号测试系统中信号组件及运行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游戏服务器端引擎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