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氟乙烯论文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制备及其紫外接枝亲水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概述第13-20页
        1.1.1 膜的定义及其分类第13-14页
        1.1.2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第14-15页
        1.1.3 聚偏氟乙烯概述第15-16页
        1.1.4 高分子膜的制备第16-18页
            1.1.4.1 熔融拉伸法第16-17页
            1.1.4.2 相转化法第17-18页
        1.1.5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第18页
        1.1.6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的热力学描述第18-20页
    1.2 PVDF 膜的常用亲水改性方法第20-22页
        1.2.1 PVDF 膜的本体改性第20-21页
            1.2.1.1 共混改性第20页
            1.2.1.2 共聚改性第20-21页
        1.2.2 PVDF 膜的表面改性第21-22页
            1.2.2.1 表面物理改性第21页
            1.2.2.2 表面化学改性第21-22页
    1.3 PVDF 膜的紫外接枝改性研究进展第22-26页
        1.3.1 PVDF 膜紫外接枝改性简介第22-23页
        1.3.2 PVDF 膜紫外接枝改性原理第23页
        1.3.3 紫外接枝改性的影响因素第23-25页
            1.3.3.1 聚合物基体类型的影响第23页
            1.3.3.2 单体种类的影响第23-24页
            1.3.3.3 单体浓度的影响第24页
            1.3.3.4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第24页
            1.3.3.5 溶剂的影响第24-25页
            1.3.3.6 紫外辐照时间的影响第25页
        1.3.4 紫外接枝改性在分离膜改性方面的应用第25-26页
            1.3.4.1 提高膜的亲水性,制备抗污染膜第25-26页
            1.3.4.2 膜表面功能化第26页
            1.3.4.3 制备环境敏感分离膜第26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6-27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7-30页
        1.5.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2 技术路线第28页
        1.5.3 本课题创新点第28-30页
    1.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第31-39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与原料第31-32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2-34页
        2.2.1 实验加工设备第32-33页
        2.2.2 测试分析仪器第33-34页
    2.3 实验过程第34-36页
        2.3.1 PVDF 平板膜的制备第34-35页
        2.3.2 PVDF 膜的预处理第35页
        2.3.3 PVDF 膜的紫外接枝条件优化第35页
        2.3.4 PVDF 平板膜紫外接枝第35-36页
    2.4 测试与表征第36-38页
        2.4.1 PVDF 膜的红外表征第36页
        2.4.2 接枝率第36-37页
        2.4.3 PVDF 平板膜纯水接触角测试第37页
        2.4.4 吸水率测试第37-38页
        2.4.5 PVDF 平板膜的 XRD 表征第38页
        2.4.6 PVDF 平板膜的微观结构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PEG 含量对 PVDF 平板膜性能的影响第39-48页
    3.1 不同 PEG 含量 PVDF 膜的 FTIR 分析第39-40页
    3.2 不同 PEG 含量 PVDF 膜的 XRD 分析第40-41页
    3.3 不同 PEG 含量 PVDF 结晶度的影响第41-43页
    3.4 PEG 含量对 PVDF 膜结构的影响第43-46页
    3.5 PEG 含量对 PVDF 膜纯水接触角的影响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PVDF 膜的紫外接枝条件探究第48-55页
    4.1 PVDF 膜的 ATR-FTIR 分析第48-49页
    4.2 光引发剂 BP 浓度对 AA 单体接枝率的影响第49-50页
    4.3 PVDF 膜的 SEM 分析第50-51页
    4.4 AA 接枝率对 PVDF 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4.5 光引发剂浓度的选择第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PVDF 平板膜的紫外接枝改性第55-68页
    5.1 紫外接枝改性 PVDF 平板膜的 FTIR 表征第55-56页
    5.2 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第56-57页
    5.3 紫外辐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第57-59页
    5.4 PVDF 膜紫外接枝聚合的微观动力学研究第59-63页
        5.4.1 紫外接枝机理第59-60页
        5.4.2 聚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0-62页
            5.4.2.1 聚合速率第61页
            5.4.2.2 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第61-62页
        5.4.3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第62页
        5.4.4 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第62-63页
    5.5 单体浓度对接枝膜吸水率的影响第63-64页
    5.6 辐照时间对接枝膜吸水率的影响第64-65页
    5.7 单体种类对接枝膜吸水率的影响第65-66页
    5.8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 PVDF 膜亲水改性条件优化第68-78页
    6.1 响应面分析法基础第68-69页
        6.1.1 响应面分析法简介第68-69页
        6.1.2 Design-Expert 软件简介第69页
        6.1.3 RSM 的二级模型设计类型第69页
    6.2 响应面试验设计分析第69-77页
        6.2.1 单因素分析第70-71页
        6.2.2 响应面设计第71页
        6.2.3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第71-72页
        6.2.4 响应面分析第72-75页
        6.2.5 结果优化分析第75-77页
    6.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建议第78-81页
    结论第78-79页
    创新之处第79页
    建议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橡胶阻尼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下一篇:新型金刚石工具铜基结合剂及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