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X县村官腐败的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文献述评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创新之处第14-15页
2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第15-20页
    2.1 腐败与村官腐败的相关概念第15-16页
        2.1.1 腐败的定义第15页
        2.1.2 村官的界定第15-16页
        2.1.3 村官腐败的概念及内涵第16页
    2.2 治理理论第16-20页
        2.2.1 治理的基本内涵第16-18页
        2.2.2 治理与统治第18页
        2.2.3 治理与善治第18页
        2.2.4 治理的主要特征第18-20页
3 X 县村官腐败状况分析第20-29页
    3.1 X 县的基本情况第20页
    3.2 近 10 年来 X 县村官腐败的基本数据和典型案例第20-22页
        3.2.1 近 10 年来 X 县村官腐败的基本数据第20-21页
        3.2.2 近 10 年来 X 县村官腐败的典型案例第21-22页
    3.3 近 10 年来 X 县村官腐败的类型第22-25页
        3.3.1 贪污公款型第23页
        3.3.2 巧取豪夺型第23页
        3.3.3 生活作风问题型第23-24页
        3.3.4 借家族势力扰政型第24-25页
    3.4 近 10 年来 X 县村官腐败的特点第25-26页
        3.4.1 经济类的村官腐败案件占主导地位第25页
        3.4.2 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腐败案呈上升趋势第25页
        3.4.3 村官“一把手”腐败案较突出第25-26页
        3.4.4 作案手段隐秘、犯案时间长第26页
        3.4.5 腐败手段日趋多样化第26页
    3.5 X 县村官腐败带来的危害第26-29页
        3.5.1 村官腐败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第26页
        3.5.2 村官腐败使各项惠民政策成为空谈,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第26-27页
        3.5.3 村官腐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第27页
        3.5.4 村官腐败引发群众上访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第27-29页
4 X 县村官腐败的原因分析第29-34页
    4.1 腐朽的思想文化深刻影响着村官的思维方式第29-30页
        4.1.1 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思想严重腐蚀了村官的党性和价值观第29页
        4.1.2 拜金主义盛行,严重摧毁了村官的党性和价值观第29-30页
    4.2 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对村官腐败问题治理不力第30-31页
        4.2.1 对村官腐败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使村官腐败行为变本加厉第30页
        4.2.2 对村官教育和警示不够,使村官缺少自觉防腐拒变的意识第30-31页
        4.2.3 对村官腐败问题查处不力,助长了村官腐败的风气第31页
    4.3 村官素质不高和村级组织不健全,导致村官腐败易发多发第31-33页
        4.3.1 村官素质不高,导致观念落后、能力缺乏第31-32页
        4.3.2 村级组织不健全,导致各项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第32-33页
    4.4 监督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使农村成为村官腐败的温床第33-34页
5 治理 X 县村官腐败的对策建议第34-48页
    5.1 县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给予村官腐败问题足够重视第34-35页
    5.2 提高村官素质,从个体上降低村官腐败发生的概率第35-37页
        5.2.1 选拔高素质的村官,从源头上预防村官腐败第35-36页
        5.2.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官防腐抗变的能力第36-37页
    5.3 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村官腐败行为第37-40页
        5.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办案责任第37-38页
        5.3.2 整合办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第38页
        5.3.3 努力拓宽案源,集中查办大要案第38-39页
        5.3.4 坚持实事求是,严格依法依纪第39页
        5.3.5 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第39-40页
    5.4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打牢有效预防村官腐败的基础第40-42页
        5.4.1 配强村级班子第40-41页
        5.4.2 加强村级组织制度建设第41-42页
    5.5 建立和健全村官监督体系,全方位制约村官腐败行为第42-44页
        5.5.1 自上而下的监督,即来自乡镇政府的监督第42-43页
        5.5.2 同级监督,即建立村级监督委员会第43页
        5.5.3 自下而上的监督,即来自群众的监督第43-44页
    5.6 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村官腐败第44-46页
        5.6.1 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依靠法治制约权力第44-45页
        5.6.2 增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有效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第45页
        5.6.3 完善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第45-46页
    5.7 在全社会营造惩治腐败的环境第46-48页
6 结论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对策
下一篇:大学生情绪智力、人格特质与学业拖延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