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网络异地灾备机设计与实现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数据中心网络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4-15页 |
2 数据中心网络灾备机制及其拓扑 | 第15-22页 |
2.1 数据中心网络灾备机制 | 第15-16页 |
2.2 数据中心网络拓扑 | 第16-19页 |
2.2.1 以交换机为核心的网络拓扑 | 第16-18页 |
2.2.2 以服务器为核心的网络拓扑 | 第18-19页 |
2.3 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机制 | 第19-21页 |
2.3.1 主动调节发送速率的传输机制 | 第19-20页 |
2.3.2 被动调节发送速率的传输机制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数据中心网络异地灾备机制的设计 | 第22-36页 |
3.1 网络拓扑模型和数据流特点分析 | 第22-24页 |
3.1.1 网络拓扑模型 | 第22-23页 |
3.1.2 数据中心流特点及数据优先级确定 | 第23-24页 |
3.2 异地灾备机制备份节点匹配设计 | 第24-27页 |
3.2.1 备份节点选取和优先级确定 | 第24-25页 |
3.2.2 备份节点匹配的要求 | 第25页 |
3.2.3 备份节点匹配的线性规划 | 第25-27页 |
3.3 异地灾备机制传输机制的设计 | 第27-35页 |
3.3.1 传输机制的要求 | 第28页 |
3.3.2 GeoTCP的特点 | 第28-29页 |
3.3.3 GeoTCP的ECN机制 | 第29-30页 |
3.3.4 GeoTCP的特权函数 | 第30-31页 |
3.3.5 GeoTCP的拥塞控制 | 第31页 |
3.3.6 发送端对报文的处理 | 第31-32页 |
3.3.7 交换机对报文的处理 | 第32-34页 |
3.3.8 接收端对报文的处理 | 第34页 |
3.3.9 GeoTCP的其他设计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数据中心网络异地灾备机制的实现 | 第36-52页 |
4.1 备份节点匹配的实现 | 第36-44页 |
4.1.1 备份节点匹配的解模块 | 第36-41页 |
4.1.2 备份节点匹配的解值匹配模块 | 第41-44页 |
4.2 灾备传输机制的仿真实现 | 第44-51页 |
4.2.1 NS2仿真平台简介 | 第45-46页 |
4.2.2 NS2仿真一般步骤 | 第46页 |
4.2.3 GeoTCP实现 | 第46-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数据中心网络异地灾备机制的测试 | 第52-67页 |
5.1 备份节点匹配测试 | 第52-56页 |
5.1.1 解模块测试 | 第52-54页 |
5.1.2 解值匹配模块测试 | 第54-56页 |
5.2 GeoTCP坝测试 | 第56-66页 |
5.2.1 基本参数设置 | 第57页 |
5.2.2 构建网络拓扑 | 第57-59页 |
5.2.3 创建跟踪文件 | 第59页 |
5.2.4 运行NS | 第59-60页 |
5.2.5 测试结果 | 第60-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支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