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度假旅游的蓬勃发展 | 第13页 |
1.1.2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与地域性的结合 | 第13-14页 |
1.1.3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业发展 | 第14-15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相关理论的发展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相关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3 评述 | 第18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8页 |
1.4.2 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8-20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5.2 写作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案例分析 | 第22-32页 |
2.1 藏族地域性酒店实例分析—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 | 第22-25页 |
2.1.1 地域的背景分析 | 第22-23页 |
2.1.2 结合地域的设计 | 第23-25页 |
2.2 独立式山地酒店实例分析—中甸仁安“悦榕庄” | 第25-28页 |
2.2.1 地域的背景分析 | 第25-26页 |
2.2.2 结合地域的设计 | 第26-28页 |
2.3 乡村度假酒店实例分析—泰国清迈塔玛琳乡村度假酒店 | 第28-31页 |
2.3.1 地域的背景分析 | 第28页 |
2.3.2 结合地域的设计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解析 | 第32-49页 |
3.1 度假酒店相关概念界定 | 第32页 |
3.2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地域性 | 第32-36页 |
3.2.1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概念及特征阐述 | 第32-34页 |
3.2.2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基本功能组成 | 第34-35页 |
3.2.3 地域性建筑的涵义 | 第35页 |
3.2.4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地域性表达 | 第35-36页 |
3.3 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山地建筑设计研究 | 第36-43页 |
3.3.1 适应自然气候的设计研究 | 第36-40页 |
3.3.2 顺应山地地形 | 第40-43页 |
3.4 适应地域人文文化的山地建筑设计研究 | 第43-48页 |
3.4.1 民俗文化 | 第43-44页 |
3.4.2 生活习俗 | 第44页 |
3.4.3 宗教信仰 | 第44-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地域性的瓦村山地度假酒店总平面设计研究 | 第49-69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49-52页 |
4.1.1 开发背景及区位分析 | 第49-51页 |
4.1.2 地域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4.2 前期市场调研分析 | 第52-54页 |
4.2.1 然乌湖景区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 | 第52-53页 |
4.2.2 住宿及餐饮规划需求 | 第53-54页 |
4.2.3 归纳总结 | 第54页 |
4.3 规划思路及目标定位 | 第54-55页 |
4.3.1 规划思路 | 第54页 |
4.3.2 目标定位 | 第54-55页 |
4.4 地块的选址及功能定位 | 第55-60页 |
4.4.1 地块的选址 | 第55-57页 |
4.4.2 用地现状 | 第57-58页 |
4.4.3 功能定位及布局方式 | 第58-59页 |
4.4.4 布局方式设计策略总结 | 第59-60页 |
4.5 总体规划布局 | 第60-64页 |
4.5.1 公共服务主楼 | 第62-63页 |
4.5.2 酒店客房 | 第63页 |
4.5.3 技术经济指标 | 第63-64页 |
4.6 交通流线组织 | 第64-66页 |
4.6.1 动态交通系统 | 第64-65页 |
4.6.2 静态交通流线 | 第65-66页 |
4.6.3 消防设计 | 第66页 |
4.7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 第66-68页 |
4.7.1 景观结构规划 | 第66页 |
4.7.2 地域文化空间塑造 | 第66-67页 |
4.7.3 景观环境空间塑造 | 第67-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基于地域性的瓦村山地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研究 | 第69-89页 |
5.1 主要功能空间设计 | 第69-75页 |
5.1.1 公共空间 | 第69-73页 |
5.1.2 住宿空间 | 第73-74页 |
5.1.3 休闲娱乐空间 | 第74页 |
5.1.4 会议空间 | 第74-75页 |
5.2 建筑形态的地域性设计表达 | 第75-80页 |
5.2.1 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模拟法 | 第75页 |
5.2.2 传统地域性建筑形态模仿 | 第75-77页 |
5.2.3 传统民居整体形态模仿 | 第77-79页 |
5.2.4 文化环境创意手法 | 第79-80页 |
5.3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细部构成 | 第80-83页 |
5.3.1 门窗特征 | 第80-82页 |
5.3.2 檐部特征 | 第82页 |
5.3.3 女儿墙及边玛墙 | 第82-83页 |
5.4 传统色彩及装饰的借鉴 | 第83-85页 |
5.4.1 色彩借鉴 | 第83-84页 |
5.4.2 装饰借鉴 | 第84-85页 |
5.5 传统材料及技术的运用 | 第85-88页 |
5.5.1 传统材料的选择 | 第86页 |
5.5.2 传统构造形式的运用 | 第86-87页 |
5.5.3 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 第87-8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9-92页 |
6.1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89-91页 |
6.1.1 然乌湖景区山地度假酒店的地域性创作 | 第89-90页 |
6.1.2 地域性创作的要点总结 | 第90-91页 |
6.2 然乌湖景区山地度假酒店地域性设计的发展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外文参考文献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