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1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内容框架 | 第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2 电视节目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12-23页 |
2.1 电视节目模式概念探讨 | 第12-15页 |
2.1.1 电视节目模式是标准化的节目制作“诀窍” | 第12-13页 |
2.1.2 电视节目模式是可以交易的商品 | 第13-14页 |
2.1.3 电视节目模式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策略 | 第14-15页 |
2.2 电视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2.3 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2.3.1 偶然的模式交换 1953-1980 | 第16-17页 |
2.3.2 扩大的模式交易 1980-2000 | 第17-18页 |
2.3.3 超级模式时代 2000 以后 | 第18页 |
2.4 电视节目模式的特点 | 第18-20页 |
2.4.1 独创性 | 第18-19页 |
2.4.2 可交易性 | 第19页 |
2.4.3 可复制性 | 第19-20页 |
2.4.4 可版权性 | 第20页 |
2.5 电视节目模式的竞争优势 | 第20-21页 |
2.5.1 规避市场风险 | 第20页 |
2.5.2 缩短节目创新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 第20-21页 |
2.5.3 获得相关法律保护 | 第21页 |
2.5.4 拓展盈利空间 | 第21页 |
2.5.5 提高引进国节目制作水平 | 第21页 |
2.5.6 减少“文化折扣” | 第21页 |
2.6 电视节目类型与模式的关系 | 第21-23页 |
3 电视节目模式的本土化改编 | 第23-27页 |
3.1 电视节目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3.1.1 模仿阶段 | 第23-24页 |
3.1.2 购买模式版权,本土化改编阶段 | 第24页 |
3.1.3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输出国产模式阶段 | 第24页 |
3.2 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的类型 | 第24-27页 |
3.2.1 直接参考 | 第25页 |
3.2.2 改编 | 第25-27页 |
4 《最强大脑》本土化改编策略分析 | 第27-42页 |
4.1 最强大脑原版模式分析 | 第27-32页 |
4.1.1 节目规则与设置巧妙 | 第27-29页 |
4.1.2 平民选手 | 第29-30页 |
4.1.3 明星嘉宾和主持人 | 第30-32页 |
4.1.4 制作精良 | 第32页 |
4.2 《最强大脑》本土化改编策略 | 第32-40页 |
4.2.1 细化节目规则 | 第33-35页 |
4.2.2 转变节目气氛 | 第35-36页 |
4.2.3 强化明星元素 | 第36-37页 |
4.2.4 诉求专业 | 第37-38页 |
4.2.5 注重人文关怀 | 第38-39页 |
4.2.6 重视新媒体营销 | 第39-40页 |
4.3 成功经验分析 | 第40-42页 |
4.3.1 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模式上大胆创新 | 第40-41页 |
4.3.2 品牌思维,精品化制作 | 第41页 |
4.3.3 寓教于乐,传递社会正能量 | 第41页 |
4.3.4 新媒体营销,开掘下游产业 | 第41-42页 |
5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