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0.1 选题来源及目的、意义 | 第9页 |
0.2 重力流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2.1 重力流定义及分类 | 第9-10页 |
0.2.2 重力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2.3 浊流的传统思维与现代分歧 | 第11-12页 |
0.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0.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0.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3-21页 |
1.1 盆地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1.2 盆地构造演化 | 第16-18页 |
1.2.1 热隆张裂阶段 | 第16页 |
1.2.2 裂陷阶段 | 第16-17页 |
1.2.3 坳陷阶段 | 第17页 |
1.2.4 构造反转阶段 | 第17-18页 |
1.3 层序及沉积演化的动力学背景与机制 | 第18-21页 |
1.3.1 层序及沉积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 第18-19页 |
1.3.2 层序发育动力学机制 | 第19页 |
1.3.3 湖平面变化和物源因素对层序和体系域的控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沉积演化历史 | 第21-33页 |
2.1 青山口组一段沉积演化 | 第21-24页 |
2.2 青山口组二段沉积演化 | 第24-28页 |
2.3 青山口组三段沉积演化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类型 | 第33-46页 |
3.1 不同成因类型重力流沉积岩沉积特征 | 第33-39页 |
3.1.1 滑动岩 | 第33-34页 |
3.1.2 滑塌岩 | 第34页 |
3.1.3 碎屑流 | 第34-37页 |
3.1.4 浊积岩沉积特征 | 第37-39页 |
3.2 不同形态重力流分布特征 | 第39-46页 |
3.2.1 湖底扇型重力流 | 第40页 |
3.2.2 斜坡扇型重力流 | 第40-42页 |
3.2.3 被断层复杂化型重力流 | 第42-43页 |
3.2.4 水道型重力流 | 第43页 |
3.2.5 片状浊流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沉积岩平面分布特征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典型区带解剖——以英台地区为例 | 第50-57页 |
5.1 英台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 | 第50页 |
5.2 英台地区重力流沉积体系分布特征 | 第50-56页 |
5.2.1 英台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 | 第50-55页 |
5.2.2 英台地区重力流沉积的地球物理响应 | 第55-56页 |
5.3 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分析 | 第56-57页 |
第六章 重力流储层有利勘探区域 | 第57-63页 |
6.1 湖底扇型重力流储层 | 第57-58页 |
6.2 斜坡扇形重力流储层 | 第58-59页 |
6.3 被断层复杂化型重力流储层 | 第59页 |
6.4 片状浊流储层 | 第59-60页 |
6.5 水道型重力流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