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9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1.3.1 环境执法体制的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1.3.2 环境执法体制的要素 | 第12-14页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2.1 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2页 |
2.1.1 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现状 | 第17-18页 |
2.1.2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2.2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历史变迁 | 第22-25页 |
第3章 国外环境执法体制借鉴 | 第25-31页 |
3.1 国外有效环境执法体制现状 | 第25-29页 |
3.1.1 发达国家环境执法体制现状 | 第25-28页 |
3.1.2 发展中国家有效的环境执法体制措施 | 第28-29页 |
3.2 国外有效环境执法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3.2.1 完善环境执法和立法体系 | 第29页 |
3.2.2 建立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29-30页 |
3.2.3 强调非强制手段的应用 | 第30页 |
3.2.4 加强环保法律的可操作性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完善 | 第31-49页 |
4.1 建立多元参与的环境执法主体 | 第31-37页 |
4.1.1 多元环境执法主体完善的原则 | 第31-34页 |
4.1.2 完善环境执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34-37页 |
4.2 环境执法职能和权限的重置方案 | 第37-39页 |
4.2.1 集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 | 第37-38页 |
4.2.2 环境执法机构职能与权限划分 | 第38-39页 |
4.2.3 公众参与的环境咨询监督机构的职能和权限 | 第39页 |
4.3 构建“行政+司法”环境执法模式 | 第39-44页 |
4.3.1 新型执法模式——“行政+司法”的内涵 | 第40页 |
4.3.2 “行政+司法”是环境执法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40-42页 |
4.3.3 “行政+司法”模式在环境执法实践中的尝试 | 第42-43页 |
4.3.4 “行政+司法”模式的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构建 | 第43-44页 |
4.4 环境执法方式的完善 | 第44-49页 |
4.4.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 第44-45页 |
4.4.2 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方式的效力 | 第45-46页 |
4.4.3 增加环境执法非强制方式的应用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