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醚基硫氨酯捕收剂的合成及其浮选性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铜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10-13页 |
1.1.1 铜资源概况 | 第10-12页 |
1.1.2 铜矿石综合利用技术 | 第12-13页 |
1.2 硫化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黄原酸盐(酯) | 第13页 |
1.2.2 黑药 | 第13-14页 |
1.2.3 硫氨酯 | 第14-15页 |
1.2.4 硫氮及硫氮酯 | 第15页 |
1.2.5 硫脲 | 第15-16页 |
1.2.6 组合捕收剂 | 第16-17页 |
1.3 硫氨酯的性质、制备方法与浮选性能 | 第17-21页 |
1.3.1 基本性质 | 第17-18页 |
1.3.2 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3.3 浮选性能与应用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试剂、矿样、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矿样 | 第23-25页 |
2.2.1 单矿物 | 第23-24页 |
2.2.2 实际矿石矿样 | 第24-25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4 醚基硫氨酯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27页 |
2.4.1 含量测定 | 第25-27页 |
2.4.2 化学结构分析与表征 | 第27页 |
2.5 浮选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5.1 起泡性能 | 第27-28页 |
2.5.2 单矿物浮选 | 第28页 |
2.5.3 实际矿石浮选 | 第28-29页 |
2.6 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2.6.1 紫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2.6.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2.6.3 吸附量测定 | 第29-30页 |
2.6.4 表面张力测定 | 第30-31页 |
第3章 醚基硫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45页 |
3.1 合成原理与步骤 | 第31-32页 |
3.1.1 乙氧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 第31页 |
3.1.2 醚基硫氨酯的合成 | 第31-32页 |
3.2 醚基硫氨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32-35页 |
3.2.1 MOIPECTC系列醚基硫氨酯的合成 | 第32-34页 |
3.2.2 BOIPECTC系列醚基硫氨酯的合成 | 第34-35页 |
3.3 醚基硫氨酯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 第35-43页 |
3.3.1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5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3.3.3 质谱分析 | 第37-40页 |
3.3.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醚基硫氨酯对硫化铜矿的浮选性能研究 | 第45-51页 |
4.1 醚基硫氨酯的起泡性能 | 第45-47页 |
4.2 醚基硫氨酯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 | 第47-48页 |
4.2.1 矿浆pH值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2 捕收剂用量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 | 第48页 |
4.3 醚基硫氨酯对实际矿石的浮选性能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醚基硫氨酯与黄铜矿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51-65页 |
5.1 醚基硫氨酯与金属离子作用 | 第51-61页 |
5.1.1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1-57页 |
5.1.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61页 |
5.2 醚基硫氨酯与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测定 | 第61-63页 |
5.2.1 溶液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2 捕收剂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 醚基硫氨酯的表面张力测定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