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穿式立交双仓框架涵结构受力分析和尺寸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隧道概述 | 第11页 |
1.2 国内外隧道工程的发展和成就 | 第11-15页 |
1.2.1 国内隧道工程的发展和成就 | 第11-13页 |
1.2.2 国外隧道工程的发展和成就 | 第13-15页 |
1.3 隧道施工工艺 | 第15-16页 |
1.3.1 明挖法 | 第15页 |
1.3.2 盾构法 | 第15页 |
1.3.3 沉埋法 | 第15-16页 |
1.4 工艺简介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7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双仓框架涵混凝土实体模型试验 | 第18-31页 |
2.1 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18-20页 |
2.1.1 模型结构参数 | 第18-19页 |
2.1.2 上下框架涵的拼装 | 第19-20页 |
2.2 框架涵模型静载试验加载 | 第20-26页 |
2.2.1 荷载形式及布置 | 第20-22页 |
2.2.2 测点布置 | 第22-23页 |
2.2.3 工况设置 | 第23-26页 |
2.3 框架涵模型模态试验 | 第26-28页 |
2.4 框架涵模型静载与模态试验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2.4.1 静载试验挠度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4.2 静载试验挠度应力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2.4.3 模态试验自振频率数据分析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双仓框架涵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31-52页 |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3.2 有限元自振频率与实测自振频率的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3.3 静载试验有限元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 第35-50页 |
3.3.1 挠度值对比分析 | 第35-41页 |
3.3.2 混凝土应力值对比分析 | 第41-46页 |
3.3.3 钢板应力值对比分析 | 第46-50页 |
3.4 有限元模型与实际模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双仓框架涵参数化数值模拟 | 第52-80页 |
4.1 均布荷载计算 | 第52-62页 |
4.1.1 回填土产生的均布荷载 | 第52-53页 |
4.1.2 车轮集中荷载产生的均布荷载 | 第53-62页 |
4.2 回填土深度对框架涵结构受力影响分析 | 第62-68页 |
4.2.1 中墙轴线顶面控制截面一最不利加载分析 | 第63-65页 |
4.2.2 框架跨中底面控制截面最不利加载分析 | 第65-68页 |
4.2.3 最适埋深确定分析 | 第68页 |
4.3 框架涵各构件尺寸分析 | 第68-78页 |
4.3.1 顶板厚度分析 | 第68-70页 |
4.3.2 底板厚度分析 | 第70-72页 |
4.3.3 边墙厚度分析 | 第72-74页 |
4.3.4 中墙厚度分析 | 第74-76页 |
4.3.5 倒角宽度分析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双仓框架涵尺寸优化后截面形式及结构受力 | 第80-83页 |
5.1 尺寸优化后的截面形式 | 第80页 |
5.2 框架涵横截面尺寸优化前后特性对比 | 第80-81页 |
5.3 尺寸优化前后优缺点分析 | 第81-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