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渣固态混菌发酵产复合酶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1 引言 | 第15-38页 |
·固态发酵概述 | 第15-16页 |
·苹果渣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6-19页 |
·固态发酵生产酶制剂 | 第17-18页 |
·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 第18-19页 |
·苹果渣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 第19-20页 |
·降低胆固醇作用 | 第19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降低能量, 减少蛋白质的吸收作用 | 第20页 |
·纤维素酶 | 第20-24页 |
·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纤维素酶的分类、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24页 |
·木聚糖酶 | 第24-29页 |
·木聚糖的结构 | 第24-25页 |
·木聚糖酶的分类 | 第25-26页 |
·木聚糖酶催化反应的机理 | 第26页 |
·木聚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木聚糖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果胶酶 | 第29-31页 |
·果胶酶的分类 | 第29页 |
·果胶酶催化反应机理 | 第29-30页 |
·果胶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果胶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 第31页 |
·复合酶制剂 | 第31-37页 |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32页 |
·复合酶制剂的分类 | 第32-33页 |
·复合酶制剂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 第33-35页 |
·影响复合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 第35-36页 |
·复合酶制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7-3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4页 |
·材料、试剂及培养基 | 第38-39页 |
·菌种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39页 |
·基础培养基 | 第39页 |
·测定方法 | 第39-44页 |
·纤维素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木聚糖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40-42页 |
·果胶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42-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74页 |
·苹果渣成分的分析 | 第44页 |
·三种酶活测定条件的优化 | 第44-52页 |
·三种酶活标准曲线 | 第44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44-47页 |
·酶液稀释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页 |
·底物和酶液加量 | 第47-49页 |
·空白样的选择 | 第49-50页 |
·酶促反应最适pH | 第50-51页 |
·酶促反应时间 | 第51-52页 |
·复合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52-55页 |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52页 |
·酶的热稳定性 | 第52-53页 |
·酶的最适pH 值 | 第53-54页 |
·酶的pH 稳定性 | 第54-55页 |
·固体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55-64页 |
·发酵周期的确定 | 第55页 |
·含水量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58页 |
·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 第58-64页 |
·混菌发酵 | 第64-74页 |
·单菌基本产酶能力的测定 | 第64-65页 |
·混菌组合筛选 | 第65-66页 |
·三种菌混合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66-72页 |
·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72-74页 |
4 讨论 | 第74-76页 |
·酶活测定条件中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74页 |
·酶液稀释倍数对于最终酶活结果的影响 | 第74-75页 |
·发酵过程中适时适量的补水 | 第75-76页 |
5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