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传统管辖权理论在应对跨国网络侵权案件时遇到的挑战 | 第12-18页 |
2.1 网络的特点带来的挑战 | 第12-13页 |
2.1.1 网络的无边界性 | 第12页 |
2.1.2 网络的虚拟性 | 第12-13页 |
2.1.3 网络管理的高度自治性 | 第13页 |
2.2 网络侵权概念界定遇到的挑战 | 第13-15页 |
2.2.1 侵权行为难以认定 | 第14页 |
2.2.2 侵权后果的范围和程度难以确定 | 第14-15页 |
2.2.3 侵权主体难以确定 | 第15页 |
2.2.4 侵权行为地难以确定 | 第15页 |
2.3 传统管辖理论在应对网络侵权案件时的不足和困难 | 第15-18页 |
2.3.1 以“地域”为基础的管辖权标准受到了动摇 | 第15-16页 |
2.3.2 以“行为”为基础的管辖权标准陷入了困境 | 第16-17页 |
2.3.3 以“联系”为基础的管辖权标准发生了分歧 | 第17页 |
2.3.4 “原告就被告”原则陷入理论困境 | 第17-18页 |
3 关于跨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问题新模式的探讨 | 第18-29页 |
3.1 当前国际社会针对网络侵权管辖问题的新理论及评析 | 第18-22页 |
3.1.1 新主权理论 | 第18-19页 |
3.1.2 相对管辖论 | 第19-21页 |
3.1.3 国际空间论 | 第21-22页 |
3.2 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根据的确定及分析 | 第22-27页 |
3.2.1 网址能否构成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根据 | 第22-24页 |
3.2.2 侵权行为地能否构成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根据 | 第24-25页 |
3.2.3 原告住所地能否构成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根据 | 第25-26页 |
3.2.4 最密切联系地——网络侵权案中弹性的管辖根据 | 第26-27页 |
3.3 小结 | 第27-29页 |
4 各国在应对跨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 | 第29-37页 |
4.1 美国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理论和司法实践 | 第29-30页 |
4.2 加拿大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司法实践 | 第30-31页 |
4.3 澳大利亚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司法实践 | 第31-32页 |
4.4 欧洲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 第32-34页 |
4.5 国际社会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努力 | 第34-35页 |
4.6 小结 | 第35-37页 |
5 对我国关于跨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制度的评析和建议 | 第37-46页 |
5.1 我国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立法现状 | 第37-38页 |
5.1.1 普通地域管辖原则 | 第37页 |
5.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我国涉外互联网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特别规定 | 第37-38页 |
5.1.3 涉外互联网侵权案件集中管辖的规定 | 第38页 |
5.2 我国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司法实践 | 第38-41页 |
5.3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41-46页 |
5.3.1 坚持以侵权行为地为主的原则 | 第41-42页 |
5.3.2 灵活适用原告住所地 | 第42页 |
5.3.3 引入“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网络侵权管辖权依据 | 第42-43页 |
5.3.4 将网址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根据 | 第43页 |
5.3.5 重视科技手段,走国际合作化道路 | 第43-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