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1.1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2.3 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 第14-15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内涵与必要性 | 第16-23页 |
1.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内涵 | 第16-17页 |
1.1.1 领导干部的定义 | 第16-17页 |
1.1.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界定 | 第17页 |
1.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1.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7-18页 |
1.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 第18-19页 |
1.2.3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 第19页 |
1.3 公开选拔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第19-23页 |
1.3.1 公开选拔制度孕育产生 | 第20页 |
1.3.2 公开选拔制度初步形成 | 第20-21页 |
1.3.3 公开选拔制度发展过程 | 第21-23页 |
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内容与原则 | 第23-29页 |
2.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内容 | 第23-25页 |
2.1.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主体内容 | 第23-24页 |
2.1.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核的主体内容 | 第24-25页 |
2.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遵循的原则 | 第25-29页 |
2.2.1 德才兼备原则 | 第25页 |
2.2.2 公开公正原则 | 第25-26页 |
2.2.3 竞争择优原则 | 第26-27页 |
2.2.4 人职匹配原则 | 第27-29页 |
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现状 | 第29-39页 |
3.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已取得的成就 | 第29-32页 |
3.1.1 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政策 | 第29-30页 |
3.1.2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公选后备干部制度 | 第30-31页 |
3.1.3 保证了公选干部制度的有效运行 | 第31-32页 |
3.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2.1 鉴别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 第32-33页 |
3.2.2 配套制度不够有效 | 第33-35页 |
3.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9页 |
3.3.1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因素的负作用影响 | 第35-36页 |
3.3.2 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不同层次群体的政治利益因素的影响 | 第37-39页 |
4 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对策 | 第39-47页 |
4.1 增强公选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第39-42页 |
4.1.1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39-40页 |
4.1.2 完善公选任前培训体系建设 | 第40-41页 |
4.1.3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 第41-42页 |
4.2 进一步完善公选的技术方法 | 第42-44页 |
4.2.1 考试技术有待完善 | 第42-43页 |
4.2.2 推进考核测评技术创新 | 第43-44页 |
4.3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与强化制度建设 | 第44-47页 |
4.3.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 第44-45页 |
4.3.2 建立健全衔接配套机制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