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4页 |
一、关于选题 | 第7-9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2. 选题的创新之处 | 第7-8页 |
3. 湖笔及其时代的确定与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二、综述 | 第9-12页 |
1. 关于媒介研究的起点 | 第9-10页 |
2. 关于物质媒介的研究 | 第10-11页 |
3. 关于湖笔与湖州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框架与难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湖笔概念肇始 | 第14-20页 |
1.1 时间上限:地域关注的出现 | 第14-15页 |
1.2 前湖笔时代 | 第15-18页 |
1.3 “湖笔”概念的形成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与风格相关的湖笔形制 | 第20-31页 |
2.1 散卓:宛转满志 | 第20-25页 |
2.2 尚柔与羊毫 | 第25-28页 |
2.3 湖笔与缠纸笔的对比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媒介与风格 | 第31-46页 |
3.1 媒介亦或工具? | 第31-33页 |
3.2 笔具的视觉语言 | 第33-35页 |
3.3 媒介的风格呈现 | 第35-46页 |
3.3.1 重叠的时间点 | 第35-37页 |
3.3.2 过渡期的风格呈现:《二羊图》的笔墨实验 | 第37-41页 |
3.3.3 成型期的风格呈现:笔墨作为一种形象 | 第41-46页 |
第四章 没有媒介的风格史 | 第46-51页 |
4.1 外部条件:区域产业与区域风格 | 第46-47页 |
4.2 内部自律:风格史视野 | 第47-51页 |
4.2.1 风格演化的三个阶段 | 第48-49页 |
4.2.2 消失的媒介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