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耿马县景信寨傣族当下乡村治理中的传统权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21页
    一、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缘由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国外关于乡村治理及村寨权威的研究第11-13页
        (二)国内关于乡村治理及村寨权威的研究第13-15页
        (三)关于傣族传统权威的研究第15-17页
    三、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权威理论第17-18页
        (二)乡村治理第18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田野经历简述第19-21页
第一章 景信村景信寨概况第21-32页
    一、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第21-24页
    二、人口与村寨记忆第24-27页
    三、生计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第27-28页
    四、宗教信仰与宗教节庆第28-32页
第二章 景信寨的社会结构第32-49页
    一、村寨符号与神圣空间第32-39页
        (一)瓦:佛寺第33-35页
        (二)宰曼:寨心第35-37页
        (三)召曼:寨神第37-39页
    二、构成村寨社会的基本单元第39-49页
        (一)村寨中的个人与家庭第39-41页
        (二)村寨中的聚合单元第41-49页
第三章 传统权威的构成及对村寨的社会控制第49-79页
    一、传统权威的构成第49-55页
        (一)佛爷——佛事活动的重要角色第49-50页
        (二)波章——还俗的“和尚郎”第50-51页
        (三)陶曼——仪礼的持有者第51页
        (四)召色曼——缺位不缺职的使者第51-52页
        (五)贺冒贺少——未婚青年的头领第52-54页
        (六)召贺幸——小官大职的小小组长第54-55页
    二、传统权威依据的村寨规约和伦理第55-62页
        (一)佛教戒律与操守第55-57页
        (二)村规民约第57-59页
        (三)传统家庭与社会伦理观念第59-61页
        (四)制度性的传统权威第61-62页
    三、传统权威对村寨的社会控制第62-79页
        (一)宗教活动中对神圣性的运用第63-67页
        (二)人生礼仪中传统权威控制力的彰显第67-75页
        (三)矛盾冲突时的传统权威的调控第75-79页
第四章 传统权威与村民小组的互构第79-96页
    一、传统权威与村民小组二元权威并存第79-87页
        (一)主流话语权下的村民小组第80-82页
        (二)持有传统文化的传统权威第82-84页
        (三)互动中的话语权第84-87页
    二、村民小组对传统权威间博弈的调和第87-88页
    三、传统权威的延续与发展第88-96页
        (一)传统权威的延续第88-93页
        (二)“贺幸”创新治理模式第93-96页
结语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附录第102-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第108-109页
后记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禄丰县“村改居”官场社区协同治理研究
下一篇:法律适用与公共政策之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范地位及实践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