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清末民初多党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14页
第一章 清末民初多党制理论的移植与异化第14-35页
   ·对移植政党政治的争论第14-19页
     ·是否移植政党以及政党制度第14-16页
     ·政党政治移植的必然性第16-17页
     ·两党制或多党制第17-19页
   ·从宗派到政党,从政党到宗派第19-23页
     ·从宗派到政党第19-21页
     ·从政党到宗派第21-23页
   ·政党基本要素评析第23-28页
     ·主义和党纲第23-24页
     ·党德第24-25页
     ·党纪与党员第25-26页
     ·党魁第26-27页
     ·政党经费第27-28页
   ·多党两极化的政党制度模式第28-32页
     ·多党制的运作平台第28-30页
     ·"反对党"与党争第30-32页
   ·民初多党制的法律体系第32-35页
第二章 清末民初多党制失败的原因第35-4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政治价值理念的异样结合第35-40页
     ·"天赋人权"与"君权神授"第35-37页
     ·专制主义对多党制的排斥第37-40页
   ·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清末民初多党制的影响第40-43页
     ·政治格局与军事力量对多党制的影响第40-41页
     ·民初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41-42页
     ·民初社会状况对多党制的影响第42-43页
   ·从整体主义到工具主义——近代中国多党制的价值取向第43-47页
     ·"整体"与"个体"第44-45页
     ·宪政救国论与政党救国论第45-47页
   ·政党与政党制度本身的缺陷第47-49页
第三章 清末民初多党制的当代启示第49-57页
   ·统一、稳定是衡量政党制度的首要标准第49-50页
   ·精神文明建设与制度文明建设——政党建设的两个层面第50-53页
   ·宽松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第53-55页
   ·构建国家、个人二元体制的重要意义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注释第59-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中老年人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论高校品牌形象中的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