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1.1 烟蚜和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特征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现状 | 第10-11页 |
1.3 汉中南郑烟区简介 | 第11-12页 |
1.4 汉中南郑烟区烟蚜危害情况 | 第12-13页 |
1.5 汉中南郑烟区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4-20页 |
2.1 汉中市南郑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烟蚜危害情况的调查 | 第14-15页 |
2.1.1 低海拔烟区烟蚜危害现状调查 | 第14页 |
2.1.2 高海拔烟区烟蚜危害现状调查 | 第14-15页 |
2.2 南郑烟区适合繁育蚜茧蜂场所的调查 | 第15页 |
2.3 南郑烟区接蚜及繁蜂的比较实验 | 第15-18页 |
2.3.1 南郑烟区繁育烟蚜茧蜂方法及人员安排 | 第15-16页 |
2.3.2 幼苗繁蜂法的比较 | 第16-17页 |
2.3.3 成株繁蜂法的比较 | 第17-18页 |
2.4 南郑烟区烟蚜接入试验 | 第18-20页 |
2.4.1 种蚜的引入和本地蚜虫脱毒技术的研究 | 第18页 |
2.4.2 南郑烟区烟蚜接入的方法 | 第18-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3.1 汉中市南郑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烟蚜危害情况的差异分析 | 第20-21页 |
3.2 南郑烟区适合繁育蚜茧蜂场所的分析 | 第21-22页 |
3.3 幼苗繁蜂法与成株繁蜂法的对比分析 | 第22页 |
3.4 汉中南郑烟区放蜂方法的确定 | 第22-24页 |
3.5 汉中南郑烟区田间放蜂时间的确定 | 第24页 |
3.6 南郑烟区田间放蜂的防蚜效果分析 | 第24-27页 |
3.6.1 南郑烟区大农业推广烟蚜茧蜂防治效果分析 | 第25-26页 |
3.6.2 南郑烟区田间放蜂后烟蚜防治效果分析 | 第26页 |
3.6.3 南郑烟区采用烟蚜茧蜂防治技术后农药配套使用情况 | 第26页 |
3.6.4 南郑烟区烟蚜茧蜂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用量分析 | 第26-27页 |
3.7 南郑烟区蜂蚜同接的效果分析 | 第27页 |
3.7.1 南郑烟区蚜茧蜂接入方法及蜂蚜比例 | 第27页 |
3.7.2 接入蚜虫后大棚内烟蚜茧蜂与蚜虫动态平衡分析 | 第27页 |
3.8 南郑烟区烟蚜接入后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 第27-28页 |
3.9 蜂蚜同接后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3页 |
4.1 关于汉中南郑烟区独创的变通式繁蜂小棚效果分析 | 第29页 |
4.2 关于接蚜后补施5%浓度蜂蜜水增加蚜量的效果 | 第29页 |
4.3 关于南郑烟区繁育烟蚜茧蜂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9-31页 |
4.4 关于常规脱毒方法与汉中南郑烟区烟蚜脱毒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4.5 关于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在汉中南郑烟区的应用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