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视角下监理服务绩效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监理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1.2 监理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3 研究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 建设监理理论 | 第19-21页 |
2.1.1 建设监理服务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信息经济学下的监理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2 服务质量相关理论 | 第21页 |
2.3 绩效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3.1 绩效的概念 | 第21-22页 |
2.3.2 绩效功能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监理服务及现行绩效方式分析 | 第24-29页 |
3.1 监理企业服务模式的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3.1.1 低固定资产投入 | 第24页 |
3.1.2 监理服务知识密集性 | 第24-25页 |
3.1.3 监理企业多项目管理 | 第25页 |
3.1.4 监理机构多目标管理 | 第25页 |
3.2 监理服务工作的法定职责分析 | 第25-27页 |
3.3 监理服务绩效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3.1 以项目完成指标为标准的服务绩效模式 | 第27页 |
3.3.2 以监理服务职责为标准的服务绩效模式 | 第27-28页 |
3.3.3 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的服务绩效模式 | 第28页 |
3.3.4 现行监理服务绩效模式的缺陷分析 | 第28-29页 |
第4章 基于SEM的监理服务质量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 第29-39页 |
4.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 第29-32页 |
4.1.1 研究假说 | 第29-30页 |
4.1.2 研究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4.1.3 数据收集 | 第32页 |
4.2 监理服务质量影响效果模型的检验 | 第32-36页 |
4.2.1 测量模型检验 | 第32-34页 |
4.2.2 结构模型检验 | 第34-35页 |
4.2.3 中介效应检验 | 第35-36页 |
4.3 研究模型检验结论分析 | 第36-39页 |
4.3.1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4.3.2 模型验证结论分析 | 第38-39页 |
第5章 业主视角下监理服务绩效新体系的建立 | 第39-49页 |
5.1 监理服务绩效体系构建的基本指导思想 | 第39-40页 |
5.1.1 业主需求特定 | 第39页 |
5.1.2 淡化工程项目管理指标价值 | 第39-40页 |
5.1.3 指标体系合理 | 第40页 |
5.2 监理服务工作的保健性与激励性分析 | 第40-44页 |
5.2.1 保健性分析 | 第41-43页 |
5.2.2 激励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 监理服务绩效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5.4 基于AHP的指标权重赋值 | 第46-49页 |
5.4.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 | 第46-47页 |
5.4.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7-48页 |
5.4.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8-49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49-56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49页 |
6.2 监理合同有关条款概述 | 第49页 |
6.3 监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赋值 | 第49-54页 |
6.4 监理服务绩效的应用分析 | 第54-56页 |
6.4.1 项目实施情况概述 | 第54页 |
6.4.2 监理服务情况概述 | 第54-55页 |
6.4.3 项目目标完成概述 | 第55页 |
6.4.4 监理服务绩效的评价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附录A | 第60-61页 |
附录B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