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变化环境下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水资源演变规律识别第14-16页
        1.2.2 水资源评价方法第16-17页
        1.2.3 SWAT模型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页
    1.4 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2-30页
    2.1 自然概况第22-26页
        2.1.1 地理位置第22页
        2.1.2 气候条件第22-24页
        2.1.3 地貌特征第24页
        2.1.4 河流水系第24-25页
        2.1.5 土壤植被第25-26页
    2.2 社会经济情况第26-28页
        2.2.1 人口和社会经济情况第26-27页
        2.2.2 土地利用情况第27-28页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密西西比河流域历史演变特征分析第30-48页
    3.1 基础数据和处理第30-32页
        3.1.1 水文数据第30-31页
        3.1.2 卫星遥感影像第31-32页
    3.2 研究方法第32-36页
        3.2.1 趋势性分析方法第32-33页
        3.2.2 突变性分析方法第33-34页
        3.2.3 周期性分析方法第34页
        3.2.4 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第34-35页
        3.2.5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第35-36页
    3.3 降水~径流演变规律分析第36-42页
        3.3.1 降水总体概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第36页
        3.3.2 降水趋势性空间变化第36-37页
        3.3.3 降水突变性空间变化第37-38页
        3.3.4 降水周期性空间变化第38页
        3.3.5 径流演变规律分析第38-39页
        3.3.6 入海径流演变规律分析第39-41页
        3.3.7 径流系数演变规律分析第41-42页
    3.4 下垫面条件演变规律分析第42-47页
        3.4.1 土地覆盖数量动态变化分析第42-44页
        3.4.2 转移矩阵演变规律分析第44-45页
        3.4.3 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第45-46页
        3.4.4 密西西比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特征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密西西比河流域模型构建第48-66页
    4.1 模型原理第48-53页
        4.1.1 坡面水文过程第48-52页
        4.1.2 河道演算过程第52-53页
    4.2 基础数据库建立第53-55页
        4.2.1 DEM及河网数据第53-54页
        4.2.2 土壤数据第54-55页
        4.2.3 气象数据第55页
    4.3 模型输入及运行第55-58页
        4.3.1 流域划分第55页
        4.3.2 水文响应单元分析及定义第55-56页
        4.3.3 气象数据输入第56页
        4.3.4 人工取用水数据输入第56-57页
        4.3.5 水文模型运行第57-58页
    4.4 模型参数率定及验证第58-65页
        4.4.1 模型参数率定第58-63页
        4.4.2 模型验证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现状及历史条件下广义水资源量分析第66-82页
    5.1 现状水资源量计算第66-71页
        5.1.1 水资源量空间变化特征第66-69页
        5.1.2 水资源量年内变化特征第69-71页
    5.2 历史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第71-75页
        5.2.1 多年均水资源量空间变化特征第71-73页
        5.2.2 逐年水资源量变化特征第73-75页
    5.3 不同情境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第75-81页
        5.3.1 下垫面条件变化第75-78页
        5.3.2 人工取用水变化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6.1 研究结论第82-83页
    6.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4页
作者简介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邯郸市典型下垫面产汇流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黄河峡谷龙羊峡—拉西瓦段右岸坡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