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DHHJ菌株利用角蛋白单体机制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9页
1.绪论第13-23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角蛋白的微生物降解第14-17页
        1.2.1 角蛋白降解菌第14-16页
        1.2.2 角蛋白酶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细菌蛋白代谢通道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1 细菌肽转运蛋白第17-20页
        1.3.2 细菌中的类内吞作用第20页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20-21页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第20-21页
        1.4.2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第21页
        1.4.3 测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1页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2.S.maltophilia DHHJ菌株利用角蛋白单体生理机制研究第23-41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2.1 羽毛及羽毛粉第24页
        2.2.2 供试细菌与质粒第24页
        2.2.3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24-25页
        2.2.4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5页
        2.2.5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3.1 水溶性角蛋白单体的提取第26页
        2.3.2 SDS-PAGE凝胶电泳第26-27页
        2.3.3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27页
        2.3.4 各物质对S.maltophilia DHHJ菌株结合角蛋白单体的竞争性作用研究第27-29页
        2.3.5 不同因素对S.maltophilia DHHJ菌株产角蛋白酶活的影响第29页
        2.3.6 酶解产物诱导S.maltophilia DHHJ菌株产角蛋白酶活第29-30页
        2.3.7 角蛋白单体的外源表达与纯化第30-31页
        2.3.8 角蛋白酶酶活测定第3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2.4.1 化学法提取角蛋白单体水溶液第31-32页
        2.4.2 角蛋白单体水溶液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2-33页
        2.4.3 角蛋白单体荧光标记第33页
        2.4.4 荧光强度变化值检测实验第33-37页
        2.4.5 各因素影响S.maltophilia DHHJ菌株产角蛋白酶活性实验第37-38页
        2.4.6 角蛋白外源表达及诱导产酶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S.maltophilia DHHJ菌株RNA转录组测序第41-56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材料第42-43页
        3.2.1 羽毛及羽毛粉第42页
        3.2.2 供试细菌第42页
        3.2.3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42页
        3.2.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2-43页
        3.2.5 培养基第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3.1 细菌转录组测序样本的制备第43页
        3.3.2 样本RNA的抽提与质检第43-44页
        3.3.3 样本的转录组测序(RNA-seq)第44页
        3.3.4 生物信息分析第44-4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6-55页
        3.4.1 样本角蛋白酶活性验证第46页
        3.4.2 总RNA质量检测第46-47页
        3.4.3 文库质检第47-48页
        3.4.4 测序序列质量评估第48页
        3.4.5 数据分析第48-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qRT-PCR验证基因表达量第56-62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材料第56-57页
        4.2.1 羽毛及羽毛粉第56页
        4.2.2 供试细菌第56页
        4.2.3 药品与试剂第56-57页
        4.2.4 仪器设备第57页
        4.2.5 培养基第57页
    4.3 实验方法第57-60页
        4.3.1 细菌RNA的提取第57页
        4.3.2 候选基因的挑选第57-58页
        4.3.3 qPCR引物设计第58页
        4.3.4 反转录PCR(RT-PCR)第58-59页
        4.3.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59-6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附录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试验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山区河道橡胶坝湖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