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碳交易权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基础 | 第19-31页 |
2.1 碳排放权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1.1 碳排放权交易 | 第19页 |
2.1.2 碳排放权边际减排成本 | 第19-21页 |
2.1.3 碳排放权会计 | 第21页 |
2.2 碳交易类型划分 | 第21-23页 |
2.2.1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 | 第21-22页 |
2.2.2 基于项目的碳交易 | 第22-23页 |
2.3 碳排放权理论研究 | 第23-25页 |
2.3.1 资源稀缺理论 | 第23页 |
2.3.2 科斯定理 | 第23-24页 |
2.3.3 庇古理论 | 第24-25页 |
2.4 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 | 第25-31页 |
2.4.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 | 第25-26页 |
2.4.2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 | 第26-31页 |
第3章 企业碳交易决策成本分析模型 | 第31-37页 |
3.1 碳交易决策过程 | 第31-32页 |
3.2 企业综合成本构成 | 第32-33页 |
3.2.1 技术减排成本 | 第32-33页 |
3.2.2 碳交易所购买成本 | 第33页 |
3.3 企业碳交易决策模型建立 | 第33-37页 |
3.3.1 模型假设 | 第33-34页 |
3.3.2 企业碳交易决策模型 | 第34-37页 |
第4章 配额碳排放权会计体系建立 | 第37-49页 |
4.1 配额碳排放权的确认 | 第37-40页 |
4.1.1 碳排放权的初始确认 | 第38-39页 |
4.1.2 碳排放权的后续确认 | 第39-40页 |
4.2 配额碳排放权计量 | 第40-41页 |
4.2.1 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 | 第40页 |
4.2.2 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 第40-41页 |
4.3 配额碳排放权记录 | 第41-43页 |
4.3.1 碳排放权的初始记录 | 第41页 |
4.3.2 碳排放权的后续记录 | 第41-43页 |
4.4 配额碳排放权信息列报 | 第43-49页 |
4.4.1 我国配额碳排放报告现状 | 第43页 |
4.4.2 我国配额碳排放体系建立 | 第43-49页 |
第5章 钢铁企业碳交易决策模型应用 | 第49-61页 |
5.1 钢铁企业实行碳交易的重要性 | 第49-50页 |
5.2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第50-52页 |
5.3 碳减排技术成本分析和会计处理 | 第52-59页 |
5.3.1 蒸汽减压系统技术改造 | 第53-54页 |
5.3.2 清洁能源替代 | 第54-56页 |
5.3.3 废水处理再利用 | 第56-59页 |
5.4 三种减排方案综合比较 | 第59-60页 |
5.5 TC公司减排建议 | 第60-6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