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银行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与分析方法 | 第19-25页 |
第一节 竞争与竞争力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一、 竞争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竞争力的概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 | 第20-22页 |
一、 WEF 和 IMD 的竞争力理论 | 第20-21页 |
二、 CAMELS 模型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 数学模型方法 | 第22页 |
二、 财务业绩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三、 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一、 内部环境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的结合 | 第26页 |
二、 现今因素与长远因素相结合 | 第26页 |
三、 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 第26-27页 |
四、 可获性原则 | 第27页 |
五、 系统性原则 | 第27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 | 第27-31页 |
一、 盈利能力 | 第28-29页 |
二、 风险控制能力 | 第29-30页 |
三、 规模实力 | 第30页 |
四、 发展能力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Z 银行竞争力分析 | 第33-45页 |
第一节 Z 银行环境竞争力分析 | 第33-36页 |
一、 经济实力 | 第33-34页 |
二、 政府干预 | 第34-35页 |
三、 信用基础 | 第35-36页 |
第二节 Z 银行的现实竞争力分析 | 第36-40页 |
一、 盈利能力 | 第36-37页 |
二、 风险控制能力 | 第37-40页 |
1、银行外部原发性因素 | 第38页 |
2、银行内部管理内生性因素 | 第38-40页 |
第三节 Z 银行潜在竞争力分析 | 第40-42页 |
一、 金融产品创新 | 第40-41页 |
二、 人力资源 | 第41-42页 |
第四节 Z 银行竞争优势与劣势 | 第42-44页 |
一、 Z 银行竞争优势 | 第42-43页 |
二、 Z 银行竞争劣势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提高 Z 银行竞争力途径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建立新的营销体制 | 第45-47页 |
一、 明确市场定位 | 第45页 |
二、 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 | 第45-46页 |
三、 提高服务质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重视人才培养 | 第47-48页 |
一、 建立科学员工招聘的系统 | 第47页 |
二、 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 | 第47-48页 |
三、 专业人才制定专门的工资制度 | 第48页 |
四、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第48页 |
第三节 加强内控案防 | 第48-49页 |
第四节 降低不良资产 | 第49-50页 |
一、 采取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 第49-50页 |
二、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 第50页 |
第五节 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 第50-51页 |
一、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 | 第50页 |
二、 坚持以技术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战略 | 第50-51页 |
三、 设立高效的创新机制 | 第51页 |
四、 打造高素质的产品创新人才和团队 | 第51页 |
第六节 提升公众认可度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