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心理变化与农村政治稳定研究--以Q市L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1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 研究文献综述第8-10页
        1.国内研究状况综合概述第8-9页
        2.国外研究状况综合概述第9-10页
        3.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0页
    (三) 研究方法第10页
    (四) 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第10-11页
        1.学术价值第10-11页
        2.应用价值第11页
一、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第11-17页
    (一) 基本概念第11-13页
        1.政治心理第11-12页
        2.政治稳定第12-13页
    (二) 理论依据第13-14页
        1.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第13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理论第13-14页
    (三) 政治心理对政治稳定的影响第14-17页
        1.对国家稳定的影响第15页
        2.对政权稳定的影响第15-16页
        3.对执政党地位及政局稳定的影响第16页
        4.对政策实施稳定的影响第16页
        5.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第16-17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 L 村农民政治心理变迁及维护政治稳定情况第17-22页
    (一) L 村的情况第17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L 村农民政治心理的变迁第17-18页
        1.农民对政治的关注从冷漠转化为主动关心第17-18页
        2.农民对政治的认知从模糊、感性认识转变成成熟、理性认识第18页
        3.农民由“顺民”意识转向竞争、公平意识第18页
    (三) L 村维护政治稳定的现实情况第18-22页
        1.20 08 年至 2011 年维护政治稳定的情况第18-19页
        2.影响 L 村政治稳定的主要矛盾第19-22页
三、 当前 L 村农民政治心理对该村政治稳定的现实影响分析第22-30页
    (一) 农民政治心理对农村政治稳定的正面影响第22-23页
        1.对党的合法性的仍然认可,拥护党的领导第22页
        2.逐渐了解现代民主政治观点,有利于推进基层政治稳定第22-23页
    (二) 农民政治心理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政治稳定的负面影响的表现第23-27页
        1.农民质疑的政治态度第23-24页
        2.农民的个性动机,政治文明意识整体水平较低第24-26页
        3.农民个体政治行为比较浅薄第26-27页
    (三) 造成当前 L 村农民政治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究第27-30页
        1.落后的文化现状第27-29页
        2.基层组织弱化第29-30页
        3.落后的农村经济第30页
四、 对 L 村农民政治心理的优化第30-34页
    (一) 弘扬科学、民主的精神,加强农村的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教育,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第30-31页
        1.利用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知识文化以及民主法治的教育第30-31页
        2.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第31页
    (二)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融洽干群关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第31-32页
        1.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第31-32页
        2.转变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第32页
    (三) 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农民政治心理提供强大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第32-33页
        1.优化国家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第32-33页
        2.大力发展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第33页
    (四)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第33-34页
        1.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规范宗派势力的影响第33页
        2.落实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培养民主、公平意识第33-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8-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犯罪停止形态的不可逆转性—案例研究
下一篇:延边朝鲜族女性经营者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