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磁性纳米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应用 | 第13-18页 |
1.2.1 磁性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2 磁性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4-15页 |
1.2.2.1 小尺寸效应 | 第14页 |
1.2.2.2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4页 |
1.2.2.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4页 |
1.2.2.4 表面效应 | 第14-15页 |
1.2.2.5 磁学特性 | 第15页 |
1.2.3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5-18页 |
1.2.3.1 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2.3.2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3 在催化分离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3.4 在磁光纳米器件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1.2.3.5 在纳米“隐身”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 第18-22页 |
1.3.1 化学沉淀法 | 第18-19页 |
1.3.2 溶胶-凝胶法 | 第19页 |
1.3.3 微乳液法 | 第19-20页 |
1.3.4 水热/溶剂热法 | 第20页 |
1.3.5 高温有机液相法 | 第20-22页 |
1.4 选题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Fe NPs 及 Fe@Au 核壳结构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52页 |
2.1 引言 | 第24-26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7-28页 |
2.3.1 XRD 物相分析 | 第27页 |
2.3.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27页 |
2.3.3 SEM 形貌分析 | 第27-28页 |
2.3.4 透射电镜形貌和物相分析 | 第28页 |
2.3.5 高分辨模式(HRTEM) | 第28页 |
2.3.6 能谱模式(EDX) | 第28页 |
2.3.7 电子衍射模式(SAED) | 第28页 |
2.4 以 Fe(CO)_5为前驱体、快速注射法合成 Fe NPS | 第28-34页 |
2.4.1 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2.4.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5 以硬脂酸亚铁为前驱体、一锅法合成 Fe NPS | 第34-38页 |
2.5.1 制备方法 | 第34页 |
2.5.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2.6 以 Fe(acac)3为前驱体、连续注射法合成单分散的 Fe NPS | 第38-47页 |
2.6.1 制备方法 | 第38-39页 |
2.6.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2.7 快速注入法合成 Fe@Au 核壳结构及其表征 | 第47-51页 |
2.7.1 制备方法 | 第47-48页 |
2.7.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Ni NPs 及其复合物和磷化镍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52-72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3.3 材料的表征 | 第54-56页 |
3.3.1 磁学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页 |
3.3.2.1 电极制备 | 第55页 |
3.3.2.2 扣式电池组装 | 第55页 |
3.3.2.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55页 |
3.3.2.4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55页 |
3.3.3 催化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3.4 无定形 Ni NPS 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6-59页 |
3.4.1 制备方法 | 第56页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3.5 Ni_3C@Ni 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9-64页 |
3.5.1 制备方法 | 第59-60页 |
3.5.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3.6 六方相的 Ni2P NPS 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4-67页 |
3.6.1 制备方法 | 第64页 |
3.6.2 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3.7 四方相的 Ni_(12)P_5NPS 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7-70页 |
3.7.1 制备方法 | 第67-68页 |
3.7.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研项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