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空器轨迹特征的航路容量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航路容量评估工作现状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航路容量评估工作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航空器飞行轨迹特征对容量的影响分析 | 第16-2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航空器飞行轨迹特征与航路容量的关系 | 第16-19页 |
2.2.1 飞行高度层 | 第16-17页 |
2.2.2 航空器飞行速度 | 第17-18页 |
2.2.3 爬升率 | 第18-19页 |
2.2.4 下降率 | 第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基于熵权法的航空器轨迹特征参数确定 | 第20-33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航空器的分类 | 第20-24页 |
3.2.1 根据航空器进近类型对航空器分类 | 第20-21页 |
3.2.2 根据使用升限对航空器分类 | 第21-22页 |
3.2.3 按照我国实际运行的航空器分类 | 第22-24页 |
3.3 熵权法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3.3.1 熵的定义 | 第24-25页 |
3.3.2 基于熵权法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3.3.3 熵权法的matlab实现 | 第26页 |
3.4 航空器轨迹特征参数确定 | 第26-32页 |
3.4.1 数据处理及高度层的选取 | 第26-27页 |
3.4.2 飞行速度 | 第27-29页 |
3.4.3 爬升率 | 第29-30页 |
3.4.4 下降率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航路容量评估模型分析 | 第33-45页 |
4.1 航路容量的定义 | 第33-34页 |
4.2 双向运行航路容量评估 | 第34-36页 |
4.3 单向运行航路容量评估 | 第36-39页 |
4.4 平行航路容量评估 | 第39-40页 |
4.4.1 平行航路的概念 | 第39页 |
4.4.2 平行航路容量评估 | 第39-40页 |
4.5 航路交叉点容量评估 | 第40-44页 |
4.5.1 航路交叉点的相关概念 | 第40-41页 |
4.5.2 空中立交桥的建立 | 第41页 |
4.5.3 航路交叉点容量 | 第41-43页 |
4.5.4 立交桥桥区范围选择 | 第43-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45-75页 |
5.1 容量评估数据获取 | 第45-53页 |
5.2 基于TAAM的冲突数据获取 | 第53-66页 |
5.2.1 TAAM软件概述 | 第53-54页 |
5.2.2 TAAM建模仿真 | 第54-57页 |
5.2.3 冲突数据获取 | 第57-66页 |
5.3 航路容量评估 | 第66-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