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 第22-23页 |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 | 第22页 |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组建历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农村商业银行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23-24页 |
二、金融约束论 | 第24页 |
三、农村金融发展论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 | 第27-40页 |
第一节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 第27-29页 |
一、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 第27页 |
二、有利于在农信社的基础上提高竞争力 | 第27-28页 |
三、有利于更好为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 第28页 |
四、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29-39页 |
一、农村商业银行规模状况 | 第29-32页 |
二、农村商业银行地理分布状况 | 第32-33页 |
三、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 | 第33-34页 |
四、农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状况 | 第34-36页 |
五、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 | 第36-37页 |
六、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状况 | 第37-38页 |
七、农村商业银行谋求新渠道融资的状况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制约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 | 第40-56页 |
第一节 制约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 | 第40-49页 |
一、准政策性和商业性矛盾 | 第40-41页 |
二、人力资本薄弱 | 第41-42页 |
三、业务过于集中 | 第42-44页 |
四、吸储困难 | 第44页 |
五、不良贷款率较高 | 第44-47页 |
六、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制约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 | 第49-55页 |
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大 | 第49-51页 |
二、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差 | 第51-52页 |
三、缓释农村贷款风险的体系建设滞后 | 第52-53页 |
四、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不足 | 第53-54页 |
五、地方政府干预限制农商行自主经营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6-72页 |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 第57-63页 |
一、构建层次分析法(AHP)的递阶层次结构 | 第58页 |
二、构建判断矩阵 | 第58-60页 |
三、层次排序的计算 | 第60-62页 |
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 第63-71页 |
一、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 | 第63-66页 |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国外同类银行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72-78页 |
第一节 国外同类银行发展的经验 | 第72-76页 |
一、美国社区银行 | 第72-74页 |
二、孟加拉格莱珉银行 | 第74-76页 |
第二节 国外同类银行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76页 |
一、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 第76页 |
二、要完善外部服务体系 | 第76页 |
三、要稳定优惠政策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 第78-84页 |
第一节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改善的建议 | 第78-81页 |
一、农村商业银行应明确市场定位 | 第78页 |
二、农村商业银行应优化股权结构 | 第78-79页 |
三、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 第79页 |
四、农村商业银行应多渠道融资解决筹资难问题 | 第79-80页 |
五、农村商业银行应提升创新能力 | 第80页 |
六、农村商业银行应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 第80-81页 |
第二节 完善缓释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外部服务体系 | 第81-83页 |
一、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81-82页 |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 第82页 |
三、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监管体系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