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3.1 扶贫资金研究 | 第14-16页 |
1.3.2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 第16-20页 |
1.3.3 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 第20-21页 |
1.3.4 研究述评 | 第21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21-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5-26页 |
1.6.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页 |
1.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2.1.1 政府扶贫资金 | 第26页 |
2.1.2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 | 第26-28页 |
2.1.3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 | 第28页 |
2.2 研究依据的基本理论 | 第28-32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29-30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0-32页 |
3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32-39页 |
3.1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8页 |
3.1.1 政府扶贫资金的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 第32-35页 |
3.1.2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供给分析 | 第35-37页 |
3.1.3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辩证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3.2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4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标准 | 第39-43页 |
4.1 披露的目标及原则 | 第39-40页 |
4.1.1 披露的目标 | 第39页 |
4.1.2 披露的原则 | 第39-40页 |
4.2 披露的内容与形式 | 第40-41页 |
4.2.1 披露的内容 | 第40页 |
4.2.2 披露的形式 | 第40-41页 |
4.3 披露的质量特征 | 第41-43页 |
5 我国省级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实证研究 | 第43-55页 |
5.1 指数法在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分析中的应用 | 第43页 |
5.2 省级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3-46页 |
5.2.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5.2.2 构造指标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 第44-45页 |
5.2.3 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求解 | 第45-46页 |
5.2.4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第46页 |
5.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5.4 省级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47-55页 |
5.4.1 不同地区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49-52页 |
5.4.2 不同类别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52-55页 |
6 我国省级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5-60页 |
6.1 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6.1.1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6.1.2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6.2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7-60页 |
6.2.1 政府会计制度的缺陷 | 第57-58页 |
6.2.2 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公开法律的缺位 | 第58页 |
6.2.3 社会公众对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需求动力不足 | 第58-60页 |
7 完善我国省级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 第60-65页 |
7.1 政府层面 | 第60-63页 |
7.1.1 会计核算基础的双轨制运行 | 第60页 |
7.1.2 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 第60-61页 |
7.1.3 规范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 第61-62页 |
7.1.4 优化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的披露路径 | 第62页 |
7.1.5 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 第62-63页 |
7.1.6 建立政府扶贫资金会计信息披露考核体系 | 第63页 |
7.2 法律层面 | 第63页 |
7.3 社会层面 | 第63-65页 |
7.3.1 社会公众应强化监督意识 | 第63-64页 |
7.3.2 社会审计应发挥监督作用 | 第64-65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