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采空区微震定位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5-16页 |
| 1 绪论 | 第16-21页 |
|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采空区地震勘探综述 | 第21-30页 |
| 2.1 采空区的地质特征 | 第21-22页 |
| 2.2 采空区散射波定位原理 | 第22-25页 |
| 2.3 浅部采空区散射波特征分析 | 第25-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 第30-40页 |
| 3.1 Geiger定位法 | 第30-33页 |
| 3.2 网格搜索法 | 第33-36页 |
| 3.3 矩形分割法 | 第36-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采空区微震定位误差分析 | 第40-48页 |
| 4.1 到时拾取误差分析 | 第40-41页 |
| 4.2 速度模型引起的定位误差分析 | 第41-4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5 实际地震资料处理 | 第48-56页 |
| 5.1 地质概况及微地震数据采集 | 第48-49页 |
| 5.2 实际微震事件定位 | 第49-5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6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