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二审发回重审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我国发回重审的现状 | 第12-14页 |
(一) 我国关于发回重审的立法现状 | 第12页 |
(二) 发回重审案件的调查 | 第12-14页 |
二、 域外发回重审制度的比较 | 第14-26页 |
(一) 英美法系 | 第14-16页 |
1.英国 | 第14-15页 |
2.美国 | 第15-16页 |
(二) 大陆法系 | 第16-22页 |
1.德国 | 第16-17页 |
2.法国 | 第17-19页 |
3.日本 | 第19-20页 |
4.台湾地区 | 第20-22页 |
(三) 发回重审制度的优点 | 第22-26页 |
三、 我国现行发回重审制度的弊端 | 第26-36页 |
(一) 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缺陷 | 第26-28页 |
1.发回重审的标准模糊 | 第26-27页 |
2.重审理由界定不完善 | 第27页 |
3.与上诉程序配置不对应 | 第27-28页 |
(二) 发回重审制度的理论不足 | 第28-31页 |
1.判决过度追求客观真实 | 第28-29页 |
2.审级之间缺乏制衡 | 第29页 |
3.当事人缺乏程序选择权 | 第29-30页 |
4.错案责任归属混乱 | 第30页 |
5.重审事由不公开有损知情权 | 第30-31页 |
(三) 发回重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1.发回重审的案件是否受上诉范围的限制问题 | 第31-32页 |
2.二审法院对发回重审案件的指示问题 | 第32-33页 |
3.审判权完整性的破坏 | 第33页 |
4.法院公信力的下降 | 第33-34页 |
5.执行难度加大 | 第34-36页 |
四、 我国发回重审制度的完善 | 第36-40页 |
(一) 立法方面的完善 | 第36-37页 |
1.界定法院间的关系以确定重审事由 | 第36-37页 |
2.明确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 第37页 |
(二) 其他程序方面的完善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