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 主要理论 | 第14-16页 |
(一) 合法性理论 | 第14-15页 |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页 |
(三) 有限政府理论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 经验实证分析法 | 第16页 |
(三) 系统分析法 | 第16页 |
五、 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一) 城管行政执法 | 第16-17页 |
(二) 合法化 | 第17-18页 |
(三) 行政执法相对人 | 第18-19页 |
六、 本文特色与不足 | 第19-20页 |
(一) 本文特色 | 第19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城管行政执法合法化现状 | 第20-27页 |
一、 当前社会对于城管行政执法合法性争议 | 第20-21页 |
(一) 执法权来源之争议 | 第20页 |
(二) 城管归口争议 | 第20-21页 |
(三) 城管制度“存废”之争议 | 第21页 |
(四) 城管“警察化”之争议 | 第21页 |
二、 当前中国城管行政执法现状 | 第21-24页 |
(一) 城管行政执法的由来与演变 | 第21-23页 |
(二) 试点城市的城管行政执法的成绩 | 第23-24页 |
(三) 目前城管执法集中出现的突出矛盾 | 第24页 |
三、 城管行政执法合法化现状举例:以苏州市姑苏区为重点 | 第24-27页 |
(一) 苏州市姑苏区城管行政执法的演变与变革 | 第24-25页 |
(二) 苏州市姑苏区城管行政执法的成绩 | 第25页 |
(三) 苏州市姑苏区城管行政执法合法化的举措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城管行政执法的多维度合法化困境 | 第27-36页 |
一、 法理维度的合法化困境 | 第27-29页 |
(一) 执法主体合法存疑 | 第27-28页 |
(二) 执法依据不完善 | 第28页 |
(三) 执法程序不规范 | 第28-29页 |
(四) 行政行为的合法偏差 | 第29页 |
二、 政治维度的合法化困境 | 第29-31页 |
(一) 二元对立的客观存在 | 第30页 |
(二) 城管行政威信程度不高 | 第30-31页 |
(三) 公众参与路径不畅 | 第31页 |
(四) 媒体报道的失衡化 | 第31页 |
三、 运作模式维度的合法化困境 | 第31-33页 |
(一) 城市管理政绩考核与公民权利相抵 | 第32页 |
(二) 城管行政执法的组织结构不统一 | 第32页 |
(三) 部门间配合不力 | 第32-33页 |
(四) 监督机制缺位 | 第33页 |
四、 权益保障维度的合法化困境 | 第33-36页 |
(一) 执法者的权益受侵害 | 第33-34页 |
(二) 相对人的权益受侵害 | 第34页 |
(三) 执法行为的权益受侵害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城管行政执法合法化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36-43页 |
一、 法律滞后:法理维度的合法化困境之源 | 第36-37页 |
(一) 法源的多样性导致执法缺乏稳定性 | 第36页 |
(二) 缺失全国性立法导致依法行政履艰 | 第36-37页 |
二、 公权异化:政治维度合法化困境之根 | 第37-38页 |
(一) 公权力与私权利强弱不均导致地位失衡 | 第37-38页 |
(二) 公权力的异化动摇合法根基 | 第38页 |
三、 内驱力弱:运作模式维度的合法化困境之因 | 第38-39页 |
(一) 城市内部试点式建立城管导致合法性缺少 | 第38-39页 |
(二) 城市内部以管为本式城管导致合法性缺少 | 第39页 |
(三) 城市内部官僚式城管导致合法性缺少 | 第39页 |
四、 保障制度缺失:权益保障维度的合法化困境之本 | 第39-43页 |
(一) 社会保障建设滞后加剧社会矛盾 | 第39-40页 |
(二) 执法者权益保障制度薄弱损害执法者合法权益 | 第40-41页 |
(三) 相对人权益保障制度缺失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 | 第41页 |
(四) 执法行为权益保障制度失范损害执法效果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城管行政执法合法化的对策 | 第43-51页 |
一、 加强法理思考,完善城管执法法律环境 | 第43-45页 |
(一) 深入法理分析 | 第43-44页 |
(二) 健全法律体系 | 第44页 |
(三) 执法程序正当合理 | 第44-45页 |
(四) 建立自由裁量权控制机制 | 第45页 |
二、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高民主认知水平 | 第45-47页 |
(一) 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矛盾 | 第45-46页 |
(二) 依法行政,提升城管行政威信 | 第46页 |
(三) 引入公共参与,满足公众正当利益诉求 | 第46-47页 |
(四) 加强媒体公关,塑造城管正面形象 | 第47页 |
三、 加强城管体制建设,推进机关改革 | 第47-49页 |
(一) 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统一价值取向 | 第47-48页 |
(二) 统一城管执法组织机构 | 第48页 |
(三) 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 第48页 |
(四)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权益保障制度建设 | 第49-51页 |
(一) 加强执法者的权益保障 | 第49页 |
(二) 加强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障 | 第49页 |
(三) 加强执法行为的权益保障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