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研究与综述 | 第11-18页 |
三、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中国对阿援助的增长期(1954-1971年) | 第20-35页 |
第一节 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动机 | 第20-26页 |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革命外交理念 | 第20-22页 |
(二)中苏关系恶化与中国的外交孤立 | 第22-24页 |
(三)阿苏关系恶化与阿对华的意识形态支持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中国对阿有求必应式的援助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援助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 第28-35页 |
(一)意识形态同盟的巩固 | 第29-32页 |
(二)阿国助推中国重返联合国 | 第32-33页 |
(三)阿国对中国的依赖心理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中国对阿援助的停滞期(1972-1984年) | 第35-47页 |
第一节 中国对阿援助的减少与终止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援助停滞的原因 | 第37-44页 |
(一)中国外交与内政的调整 | 第37-39页 |
(二)中阿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 第39-42页 |
(三)中国援外政策的调整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影响:两国关系彻底破裂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中国对阿援助的恢复与发展期(1985年以来) | 第47-61页 |
第一节 援助背景与动机 | 第47-52页 |
(一)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新理念 | 第47-49页 |
(二)援外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 第49-50页 |
(三)大国责任观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援助的过程与特点 | 第52-56页 |
(一)援助过程 | 第52-54页 |
(二)援助特点 | 第54-56页 |
第三节 影响:助推两国关系正常化 | 第56-61页 |
(一)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 第56-58页 |
(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 第58-61页 |
第四章 影响援助效果的因素 | 第61-75页 |
第一节 援助理念:意识形态导向还是国家利益导向? | 第61-68页 |
(一)意识形态动机导向不稳定的中阿关系 | 第61-64页 |
(二)国家利益动机导向长远的中阿关系 | 第64-68页 |
第二节 援助时机:危机救助还是有求必应? | 第68-72页 |
(一)有求必应助长依赖心理 | 第68-69页 |
(二)危机救助培育感恩心理 | 第69-72页 |
第三节 援助方式:不计国力还是量力而行? | 第72-75页 |
(一)不计国力的援助伤害两国政治关系 | 第72-73页 |
(二)互利合作的援助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 第73-75页 |
结论:援助对中阿关系的意义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1页 |
附录: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历任大使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