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可验证加密搜索方案简介 | 第15-18页 |
1.2.1 相关工作 | 第15-17页 |
1.2.2 我们的贡献 | 第17-18页 |
1.3 可验证数据流方案简介 | 第18-20页 |
1.3.1 相关工作 | 第18-20页 |
1.3.2 我们的贡献 | 第20页 |
1.4 文章内容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1-31页 |
2.1 变色龙哈希函数 | 第21-22页 |
2.2 可逆Bloom过滤器 | 第22-24页 |
2.3 Merkle哈希树 | 第24-25页 |
2.4 静态变色龙认证树 | 第25-26页 |
2.5 全动态变色龙认证树 | 第26-28页 |
2.6 动态变色龙认证树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最小动态变色龙认证树 | 第31-49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31页 |
3.2 认证树的构造 | 第31-33页 |
3.3 形式化定义 | 第33-34页 |
3.4 安全性定义及分析 | 第34-37页 |
3.4.1 安全性定义 | 第34-35页 |
3.4.2 安全性分析 | 第35-37页 |
3.5 计算代价分析及比较 | 第37-39页 |
3.5.1 计算代价分析 | 第37-38页 |
3.5.2 计算代价比较 | 第38-39页 |
3.6 关键算法描述 | 第39-49页 |
3.6.1 初始化算法 | 第40页 |
3.6.2 数据插入算法 | 第40-45页 |
3.6.3 数据查询算法 | 第45-46页 |
3.6.4 数据验证算法 | 第46-48页 |
3.6.5 数据修改算法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可验证加密搜索方案 | 第49-65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49-51页 |
4.1.1 方案模型 | 第49-50页 |
4.1.2 安全威胁 | 第50-51页 |
4.1.3 设计目标 | 第51页 |
4.2 具体方案 | 第51-56页 |
4.2.1 基于下标密钥交换的方案(方案1) | 第51-55页 |
4.2.2 基于OT协议的方案(方案2) | 第55-56页 |
4.3 方案分析 | 第56-61页 |
4.3.1 方案1的分析 | 第56-61页 |
4.3.2 方案2的分析 | 第61页 |
4.4 方案比较 | 第61-65页 |
4.4.1 效率比较 | 第62-63页 |
4.4.2 安全性及功能比较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基于最小动态变色龙认证树的可验证数据流方案 | 第65-71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65页 |
5.2 具体方案 | 第65-67页 |
5.3 安全性分析 | 第67-68页 |
5.4 方案比较 | 第68-71页 |
5.4.1 计算代价比较 | 第68页 |
5.4.2 存储代价比较 | 第68-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项目情况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