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振出局”累犯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美国“三振出局”法案的刑事政策背景 | 第13-17页 |
第一节 矫正刑时代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两极化刑事政策 | 第15-17页 |
一、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内涵 | 第15页 |
二、两极化刑事政策的制定依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美国“三振出局”制度 | 第17-32页 |
第一节 “三振出局”法案概述 | 第17-22页 |
一、立法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二、“三振出局”法案的争议焦点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三振出局”法案的理论评析 | 第22-25页 |
一、“三振出局”法案的制定依据 | 第22-24页 |
二、“三振出局”法案的目的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三振出局”法案产生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一、对监狱系统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对法院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四节 “三振出局”法案改革 | 第27-32页 |
一、加利佛尼亚州“三振法案”改革令 | 第27-28页 |
二、华盛顿州“三振法案”改革令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美国“三振出局”制度与我国累犯制度之比较 | 第32-38页 |
第一节 累犯成立条件之比较 | 第32-35页 |
一、累犯人主体条件不同 | 第32-34页 |
二、累犯客观条件不同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累犯法律后果之比较 | 第35-38页 |
一、累犯处罚原则不同 | 第35页 |
二、累犯行刑处遇制度不同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我国累犯制度对美国“三振出局”制度的借鉴 | 第38-43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构成特殊累犯 | 第38-39页 |
一、构成特殊累犯的原因 | 第38-39页 |
二、具体修改 | 第39页 |
第二节 对累犯限制减刑 | 第39-40页 |
一、我国关于减刑的有关规定 | 第39-40页 |
二、应该限制减刑的原因 | 第40页 |
第三节 利用恢复性司法的改造功能 | 第40-43页 |
一、传统刑罚手段的不足 | 第40-41页 |
二、恢复性司法对传统性不足的弥补 | 第41页 |
三、恢复性司法的改造功能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