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概述第13-16页
        1.2.1 锂-硫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2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1.2.3 锂-硫电池的优缺点第15-16页
    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第16-27页
        1.3.1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类第16-17页
        1.3.2 无机正极材料第17-23页
        1.3.3 有机及其他材料结构第23-2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第29-35页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29-3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2.1.2 实验设备第30-31页
    2.2 材料的表征与测试第31-32页
        2.2.1 X射线衍射仪(XRD)第31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2.2.3 氮气吸脱附分析第31-32页
        2.2.4 热重分析(TGA)第32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5页
        2.3.1 电池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32-33页
        2.3.2 循环伏安法第33页
        2.3.3 交流阻抗法第33-34页
        2.3.4 充放电测试第34-35页
第三章 ZrO_2@C空心球做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第35-45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7页
        3.2.1 SiO_2模板的制备第36页
        3.2.2 SiO_2@ZrO_2的制备第36页
        3.2.3 SiO_2@ZrO_2@C的制备第36页
        3.2.4 ZrO_2@C的制备及固硫第36页
        3.2.5 表征与测试第36-37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3.3.1 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表征第37-40页
        3.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0-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不同温度碳化合成多孔碳做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第45-57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碳化过程第46页
        4.2.2 KOH活化第46页
        4.2.3 与单质硫混合第46页
        4.2.4 表征与测试第46-47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4.3.1 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表征第47-51页
        4.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1-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总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9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第69-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钙钛矿型铁锰酸铋外延薄膜的制备及其光伏电池研究
下一篇:磁悬浮心脏泵用锂电池SOC估算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