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供水安全概念与内涵 | 第12-13页 |
1.2.2 供水安全评价指标 | 第13-14页 |
1.2.3 供水安全评价方法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4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供水安全评价方法 | 第19-28页 |
2.1 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9-21页 |
2.1.1 供水安全评价系统的结构 | 第19-20页 |
2.1.2 供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2.1.3 供水安全评价系统的构建原则 | 第20-21页 |
2.2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赋权 | 第21-24页 |
2.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1-23页 |
2.2.2 评价体系的赋权 | 第23-24页 |
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4-28页 |
2.3.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25-26页 |
2.3.2 供水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广东省供水安全评价 | 第28-53页 |
3.1 广东省供水系统概况 | 第28-34页 |
3.1.1 水源安全情况 | 第28-31页 |
3.1.2 供水工程安全情况 | 第31-33页 |
3.1.3 保障体系安全情况 | 第33-34页 |
3.2 广东省供水安全评价的结果 | 第34-53页 |
3.2.1 常态保障能力评价指标计算结果 | 第34-44页 |
3.2.2 特殊应急保障能力评价指标计算结果 | 第44-51页 |
3.2.3 供水安全评价综合评价结果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广东省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53-61页 |
4.1 水源安全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 第53-56页 |
4.1.1 水资源量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严重偏低 | 第53-54页 |
4.1.2 水源水质差异与经济发展、河流流域分布密切相关 | 第54-55页 |
4.1.3 备用水源设置量与水厂数量比与政府重视程度、水源类型密切相关 | 第55-56页 |
4.2 供水工程有待提升 | 第56-58页 |
4.2.1 供水满足能力受经济条件、水源类型影响,欠发达地区亟待提升 | 第56-57页 |
4.2.2 经济欠发达地区供水设施及管网陈旧,导致供水普及率偏低 | 第57页 |
4.2.3 应急供水种类与经济发展、供水能力密切相关 | 第57-58页 |
4.3 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 第58-61页 |
4.3.1 污水处理率差异呈梯度分布,污水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 第58-59页 |
4.3.2 万元GDP用水量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粤东西北地区需重视节水工作 | 第59-60页 |
4.3.3 应急监测能力过于集中,粤东西北地区普遍缺乏监测能力 | 第60页 |
4.3.4 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与应急工作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广东省城市供水安全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5.1 加强水源管理 | 第61-62页 |
5.1.1 科学规划,优化饮用水源布局 | 第61页 |
5.1.2 夯实基础,盘清水源环境状况 | 第61页 |
5.1.3 提升水源水质监测能力,加强水源污染防控 | 第61页 |
5.1.4 加强备用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工作 | 第61-62页 |
5.2 改造提升供水设施 | 第62页 |
5.2.1 加强出厂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 第62页 |
5.2.2 加大城市维护费对供水工程投入力度 | 第62页 |
5.2.3 建立全省城市水厂管理信息系统 | 第62页 |
5.3 完善供水保障制度 | 第62-64页 |
5.3.1 加强对供水企业水质的监督监测 | 第62页 |
5.3.2 建立全省水质督察制度 | 第62-63页 |
5.3.3 加强饮用水安全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