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缘由 | 第9-10页 |
1.1.1 国家政策的引领 | 第9页 |
1.1.2 幼儿教师对教学能力现实发展的需求 | 第9页 |
1.1.3 课例研究在幼儿教学能力发展上亟需新的突破口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3.2 国内外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 第11-15页 |
1.3.3 国内外的课例研究——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途径之一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8-2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1 观察法 | 第18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2.2.3 案例分析法 | 第18-19页 |
2.3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4 研究现场 | 第20-24页 |
2.4.1 我是如何进入研究现场的 | 第20-22页 |
2.4.2 我是如何收集资料的 | 第22页 |
2.4.3 我是如何分析材料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课例研究的过程描述—以S园Z教研组为例 | 第24-47页 |
第一节 第一轮“体验式”课例研究 | 第24-29页 |
3.1.1 教学设计 | 第24-25页 |
3.1.2 课例研讨 | 第25-28页 |
3.1.3 新教学设计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第二轮“参与式”课例研究 | 第29-38页 |
3.2.1 课例观摩 | 第30-32页 |
3.2.2 课例研讨 | 第32-35页 |
3.2.3 新教学设计 | 第35-38页 |
第三节 第三轮“换位式”课例研究 | 第38-47页 |
3.3.1 课例观摩 | 第39-41页 |
3.3.2 课例研讨 | 第41-43页 |
3.3.3 新教学设计 | 第43-47页 |
第四章 课例研究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解读 | 第47-60页 |
第一节 教学活动准备能力 | 第47-51页 |
4.1.1 课例研究前教师活动准备能力具有良好同质性 | 第47-48页 |
4.1.2 课例研究后教师活动准备能力提升 | 第48-50页 |
4.1.3 课例研究后教师活动准备能力差异显著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教学活动实施能力 | 第51-56页 |
4.2.1 课例研究前教师活动实施阶段的能力具有良好同质性 | 第51-52页 |
4.2.2 课例研究后教师活动实施能力提升 | 第52-54页 |
4.2.3 课例研究后教师活动实施能力差异显著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教学活动总结能力 | 第56-60页 |
4.3.1 课例研究前教师活动总结能力具有良好同质性 | 第56-57页 |
4.3.2 课例研究后教师总结能力提升 | 第57-58页 |
4.3.3 课例研究后教师活动总结能力差异显著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5页 |
第一节 课例研究中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 第60-62页 |
5.1.1 教师关于活动准备能力的发展 | 第60页 |
5.1.2 教师关于活动实施能力的发展 | 第60-61页 |
5.1.3 教师关于活动总结能力的发展 | 第61-62页 |
第二节 课例研究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 | 第62-65页 |
5.2.1 课例研究中的课例与教师心理逻辑的冲突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前提 | 第63页 |
5.2.2 课例研究“以学为中心”的旨趣切中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核心 | 第63-64页 |
5.2.3 课例研究中的过程诊断、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整合的粘合剂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