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整体性的开端之作 | 第12-17页 |
一、《手稿》中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整体性的奠基 | 第12-13页 |
(一)《手稿》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第12页 |
(二)《手稿》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 第12-13页 |
二、《手稿》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整体性的表征 | 第13-15页 |
(一)《手稿》批判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 | 第13-14页 |
(二)《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思想 | 第14-15页 |
三、《手稿》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整体性的呈现 | 第15-17页 |
(一)《手稿》对以往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 | 第15-16页 |
(二)《手稿》蕴含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整体性的开端之作 | 第17-21页 |
一、《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逻辑起点 | 第17-18页 |
(一)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统一的逻辑起点 | 第17-18页 |
(二)劳动是马克思共产主义与经济学-哲学统一性形成的逻辑起点 | 第18页 |
二、《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历史起点 | 第18-21页 |
(一)从对黑格尔的批判到对费尔巴哈的全面清算 | 第18-19页 |
(二)从劳动、工资本质到个人、社会利益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三)从原始共产主义到真正认识共产主义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整体性的开端之作 | 第21-26页 |
一、《手稿》体现以哲学为主体的理论到实践 | 第21-22页 |
(一)《手稿》的出发点:现实的人 | 第21页 |
(二)《手稿》的主题:异化的哲学批判 | 第21-22页 |
(三)《手稿》的旨归:自由自觉的实践 | 第22页 |
二、《手稿》中体现以政治经济学为主题的理论到实践 | 第22-24页 |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 | 第22-23页 |
(二)批判继承和辩证否定的有机统一 | 第23页 |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 第23-24页 |
三、《手稿》体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到实践 | 第24-26页 |
(一)基于人与自然相互统一理论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取向.. | 第24页 |
(二)基于人与社会相互统一理论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取向.. | 第24-25页 |
(三)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取向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手稿》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代价值 | 第26-31页 |
一、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 第26-27页 |
(一)《手稿》作为开端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 第26页 |
(二)《手稿》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三)《手稿》有助于用完整性视角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第27页 |
二、马克思主义是与错误思潮斗争的思想武器 | 第27-29页 |
(一)有助于对当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科学认识 | 第27-28页 |
(二)有利于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进行规范和引导 | 第28-29页 |
三、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 第29-31页 |
(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29页 |
(二)在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境遇下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29-30页 |
(三)在民族复兴和人类社会蓬勃发展征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个人简介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