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语音与语音信号 | 第11-12页 |
1.1.2 语音可懂度与语音质量之间的关系 | 第12页 |
1.2 语音可懂度评估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语音音频特征研究 | 第16-22页 |
2.1 语音音频理论 | 第16页 |
2.2 语音音频特征提取 | 第16页 |
2.3 语音主要音频特征 | 第16-21页 |
2.3.1 高过零率比例 | 第17-18页 |
2.3.2 平均短时能量 | 第18页 |
2.3.3 梅尔倒谱系数 | 第18-20页 |
2.3.4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语音可懂度评估研究 | 第22-36页 |
3.1 语音主观评价方法 | 第22-25页 |
3.1.1 SRT评分方法 | 第22-23页 |
3.1.2 MOS评分方法 | 第23-24页 |
3.1.3 DRT评分方法 | 第24-25页 |
3.2 传统语音可懂度的客观评估方法 | 第25-29页 |
3.2.1 语音可懂度度指数(SII) | 第25-26页 |
3.2.2 归一化协方差方法(NCM) | 第26-27页 |
3.2.3 连贯语音清晰度指数(CSII) | 第27-28页 |
3.2.4 短时客观可懂度(STOI) | 第28-29页 |
3.3 改进的语音可懂度的客观评估方法 | 第29-34页 |
3.3.1 短时精细结构评估算法 | 第29-31页 |
3.3.2 基于交互信息的语音可懂度评估算法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基于Gammatone滤波频带的语音可懂度评估 | 第36-46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36页 |
4.2 Gammatone滤波器组介绍 | 第36-38页 |
4.3 实验细节介绍 | 第38-45页 |
4.3.1 滤波函数频域转换 | 第38-39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4.3.3 语音材料 | 第42-43页 |
4.3.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4.3.5 实验总结 | 第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RMS分频段的客观可懂度评估 | 第46-58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46页 |
5.2 语音分段方法 | 第46-48页 |
5.2.1 耳蜗熵值语音分段 | 第46-47页 |
5.2.2 均方根值语音分段 | 第47-48页 |
5.3 语音元音和辅音的研究 | 第48-50页 |
5.3.1 辅音对语音可懂度的重要性 | 第48-49页 |
5.3.2 元音对语音可懂度的重要性 | 第49-50页 |
5.3.3 元辅音过渡段对语音可懂度的影响 | 第50页 |
5.4 RMS分频的基本过程 | 第50-52页 |
5.5 语音可懂度评估模型研究 | 第52-53页 |
5.6 实验结果及仿真 | 第53-5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