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 第11-13页 |
1.1.2 云无线接入网络面临的挑战 | 第13-14页 |
1.1.3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引用 | 第14-15页 |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简介 | 第17-29页 |
2.1 云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 第17-19页 |
2.2 云无线接入网络关键技术 | 第19-22页 |
2.2.1 云基带池的协作处理 | 第19-20页 |
2.2.2 前传链路容量限制 | 第20-22页 |
2.2.3 资源管理 | 第22页 |
2.3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简介 | 第22-25页 |
2.3.1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原理 | 第23-24页 |
2.3.2 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分析与比较 | 第24-25页 |
2.3.3 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功率分配优化 | 第25页 |
2.4 云无线接入网络下非正交多址接入的传输模型 | 第25-28页 |
2.4.1 云无线接入网络的局限以及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优势 | 第26-27页 |
2.4.2 两者融合的传输模型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中非正交多址接入的中断概率理论分析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31页 |
3.1.1 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3.1.2 随机几何在C-RAN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1-33页 |
3.2.1 信道建模 | 第31-32页 |
3.2.2 信干噪比 | 第32-33页 |
3.3 中断概率理论分析 | 第33-36页 |
3.3.1 强用户中断概率 | 第33-34页 |
3.3.2 弱用户中断概率 | 第34-36页 |
3.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中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功率分配研究 | 第40-50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 第41-45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41-43页 |
4.2.2 问题描述 | 第43-45页 |
4.3 最优化问题的求解 | 第45-47页 |
4.3.1 线性分式规划问题转换 | 第45-47页 |
4.3.2 线性规划求解 | 第47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0-51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