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 二、系统分析法 | 第16页 |
| 三、观察法 | 第16页 |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二、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城市公共停车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一、公共停车 | 第19-20页 |
| 二、公共停车管理 | 第20页 |
| 第二节 公共停车管理的基本要素 | 第20-23页 |
| 一、管理主体 | 第20-21页 |
| 二、管理客体 | 第21页 |
| 三、管理内容 | 第21-22页 |
| 四、管理手段 | 第22页 |
| 五、管理效果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公共停车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页 |
| 二、目标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大连市公共停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 | 第24-33页 |
| 第一节 大连市公共停车管理现状 | 第24-26页 |
| 一、大连市城市概况 | 第24页 |
| 二、大连市公共停车管理现状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大连市公共停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 一、公共停车管理主体方面 | 第26页 |
| 二、公共停车管理客体方面 | 第26-27页 |
| 三、公共停车管理内容方面 | 第27-28页 |
| 四、公共停车管理手段方面 | 第28-29页 |
| 五、公共停车管理效果方面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大连市公共停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 一、地方政府未能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 第30-31页 |
| 二、缺少完善的公共停车管理政策法规 | 第31页 |
| 三、公共停车场规划与建设严重滞后 | 第31-32页 |
| 四、市场机制运行不健全 | 第32页 |
| 五、缺少公共停车场管理评价机制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解决大连市公共停车管理问题的对策 | 第33-43页 |
| 第一节 公共停车管理主体的明确性 | 第33-35页 |
| 一、鼓励第三部门参与公共停车管理建设 | 第33页 |
| 二、加快合理的停车设施规划与建设 | 第33-34页 |
|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公共停车管理客体的规范性 | 第35-36页 |
| 一、宣传文明停车 | 第35页 |
| 二、倡导绿色出行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公共停车管理内容的针对性 | 第36-38页 |
| 一、加快停车管理实现市场化运作方式 | 第36-37页 |
| 二、制定科学的停车收费价格机制 | 第37-38页 |
| 第四节 公共停车管理手段的科学性 | 第38-39页 |
| 一、加快推进停车管理智能化 | 第38-39页 |
| 二、加大居住地停车位规划建设 | 第39页 |
| 第五节 公共停车管理结果的有效性 | 第39-43页 |
| 一、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 第39-40页 |
| 二、大力发展机械立体车库 | 第40-41页 |
| 三、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专用停车场夜间向周边居民开放 | 第41页 |
| 四、完善公共停车管理政策法规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