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Buck型电力电子拓扑高频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3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分布式光伏及电动汽车领域的高频化电力电子拓扑研究现状第12-21页
        1.2.1 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的高频化电力电子拓扑第12-16页
        1.2.2 电动汽车转子励磁及车载充电领域的高频化电力电子拓扑第16-21页
    1.3 Buck型DC/AC并网逆变器拓扑的研究现状第21-27页
        1.3.1 单Buck型DC/AC并网逆变器拓扑第22页
        1.3.2 双Buck型DC/AC并网逆变器拓扑第22-24页
        1.3.3 多电平Buck型DC/AC并网逆变器拓扑第24-25页
        1.3.4 高频化Buck型DC/AC并网逆变器拓扑第25-27页
    1.4 高频化谐振软开关Buck型DC/DC变换器拓扑的研究现状第27-29页
        1.4.1 隔离型降压直流变换器拓扑第27-28页
        1.4.2 非隔离型降压直流变换器拓扑第28页
        1.4.3 高频非隔离型降压直流变换器拓扑第28-29页
    1.5 Buck型AC/DC变换器拓扑的研究现状第29-34页
        1.5.1 单相Buck型AC/DC整流器拓扑第30-31页
        1.5.2 三相Buck型AC/DC整流器拓扑第31-33页
        1.5.3 高频化Buck型AC/DC整流器拓扑第33-34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第34-37页
第2章 高频双Buck逆变器原理及硬件设计与优化第37-61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拓扑结构及工作模态分析第37-40页
        2.2.1 拓扑结构分析第37-38页
        2.2.2 工作模态分析第38-40页
    2.3 逆变器参数设计第40-44页
        2.3.1 逆变器侧Buck电感设计第40-41页
        2.3.2 输出滤波器参数设计第41-43页
        2.3.3 电感设计及寄生参数优化第43-44页
    2.4 高频损耗模型及损耗分布第44-56页
        2.4.1 MOSFET损耗建模第45-49页
        2.4.2 其他功率器件损耗建模第49-52页
        2.4.3 损耗计算与损耗分布对比第52-56页
    2.5 开环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6-60页
        2.5.1 离网开环功率实验第56-57页
        2.5.2 损耗对比实验第57-60页
    2.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高频双Buck逆变器数字控制方法第61-83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环路控制器设计第61-69页
        3.2.1 内环电流控制器设计第62-65页
        3.2.2 二阶广义积分(SOGI)锁相环设计第65-66页
        3.2.3 外环电压控制器设计第66-69页
    3.3 双核MCU控制结构与并行控制算法第69-72页
        3.3.1 高频逆变器对数字控制器的需求分析第69-70页
        3.3.2 双核MCU硬件结构分析第70-71页
        3.3.3 并行结构控制算法第71页
        3.3.4 控制算法结构优化及通讯简化设计第71-72页
    3.4 输出电流过零失真问题第72-78页
        3.4.1 高频化对输出电流波形的影响第72-73页
        3.4.2 电流过零失真形成机理第73-75页
        3.4.3 高频开关延迟的实验验证第75-76页
        3.4.4 高频开关延迟的建模仿真第76-77页
        3.4.5 改进后对比实验第77-78页
        3.4.6 消除电流失真问题的方法第78页
    3.5 并网闭环功率实验第78-80页
    3.6 本章小结第80-83页
第4章 电动汽车ZCSBuck励磁变换器第83-101页
    4.1 引言第83页
    4.2 拓扑结构及工作模态分析第83-87页
        4.2.1 拓扑结构及控制分析第84-85页
        4.2.2 工作模态分析第85-87页
    4.3 电路建模第87-92页
        4.3.1 模态分析与建模第87-90页
        4.3.2 电压增益特性第90-91页
        4.3.3 谐振电容电压峰值第91-92页
    4.4 ZCS软开关边界条件与电路参数设计第92-95页
        4.4.1 ZCS软开关边界条件第92-94页
        4.4.2 电路参数设计与优化第94-95页
    4.5 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分析第95-97页
        4.5.1 仿真模型第95-96页
        4.5.2 仿真结果分析第96-97页
    4.6 实验验证及分析第97-98页
    4.7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5章 Buck谐振型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第101-131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拓扑结构及工作模态分析第101-114页
        5.2.1 拓扑结构分析第101-103页
        5.2.2 工作模态分析第103-114页
    5.3 ZCS软开关边界条件分析与电路参数设计第114-120页
        5.3.1 ZCS软开关区域分析第114-116页
        5.3.2 ZCS软开关边界条件第116-118页
        5.3.3 三段式充电策略第118页
        5.3.4 电路参数设计第118-120页
    5.4 损耗分析第120-122页
        5.4.1 功率开关器件损耗第120-121页
        5.4.2 其它功率器件损耗第121页
        5.4.3 损耗分布第121-122页
    5.5 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分析第122-125页
        5.5.1 额定功率仿真第122页
        5.5.2 均流控制方法仿真验证第122-123页
        5.5.3 混合控制方法真验证第123-125页
    5.6 实验验证及分析第125-130页
        5.6.1 功率实验第125-127页
        5.6.2 三段式充电实验第127-129页
        5.6.3 效率、PF和THD分析第129-130页
    5.7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3页
    6.1 结论第131-132页
    6.2 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说明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能量密度非水液流电池研究
下一篇:面向多运行场景的智能配电软开关运行与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