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近代哲学(1840~1918年)论文--严复(1853~1921年)论文

严复爱国思想及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21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15-21页
第一章 严复爱国思想的特点及成因第21-46页
    第一节 严复爱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1-22页
        一、晚清的民族危机第21页
        二、中西文化的交融第21-22页
    第二节 严复爱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22-29页
    第三节 严复爱国思想的特点第29-37页
        一、思想启蒙第30-32页
        二、稳健理性第32-35页
        三、文化自觉第35-37页
    第四节 严复爱国思想的成因第37-46页
        一、闽文化的熏陶第37-40页
        二、中西合璧的知识结构第40-43页
        三、留欧经历的影响第43-46页
第二章 严复的海权强国思想第46-58页
    第一节 严复海权强国思想的形成第46-50页
        一、近代海权理论的产生与影响第46页
        二、严复与近代海权理论第46-47页
        三、严复海权强国思想的形成第47-50页
    第二节 严复海权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0-53页
        一、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第50-51页
        二、海权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独立第51页
        三、海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富强第51-53页
    第三节 严复海权强国思想的实践第53-57页
        一、严复与晚清海军复兴第53-55页
        二、严复与天津水师学堂第55-57页
    第四节 严复海权强国思想的历史地位第57-58页
第三章 严复教育救国的理论与实践第58-71页
    第一节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8-64页
        一、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教育思想第58-59页
        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第59-60页
        三、提倡“德、智、体”并举教育第60-62页
        四、提倡科学教育第62-63页
        五、提倡实业教育第63-64页
    第二节 严复一生的教育实践第64-69页
        一、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第65-66页
        二、担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第66-67页
        三、主持复旦公学校政第67-68页
        四、执掌北京大学第68-69页
    第三节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历史地位第69-71页
第四章 严复中西融通的爱国思想第71-80页
    第一节 译著介绍西方强国理论第71-76页
        一、引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第72-73页
        二、提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第73-75页
        三、提倡科学第75-76页
    第二节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第76-78页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会通第78-80页
第五章 严复现代国家思想第80-88页
    第一节 抨击封建“君国一体”的国家观第80-81页
    第二节 阐述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思想第81-84页
        一、国家的起源与发展第81-82页
        二、现代国家的形态与制度第82-84页
    第三节 论述国民爱国精神的培育途径第84-86页
    第四节 提出民族复兴的思想第86-88页
第六章 严复爱国思想的当代价值第88-101页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第88-89页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第88页
        二、严复爱国思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第88-89页
    第二节 严复海权思想与建设海洋强国第89-92页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内在要求第89-90页
        二、建设海洋强国必须维护国家海权第90-91页
        三、严复海权思想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启示第91-92页
    第三节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与“科教兴国”战略第92-95页
        一、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第92-93页
        二、严复教育救国思想对“科教兴国”的启示第93-95页
    第四节 弘扬严复爱国思想的思考第95-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个人简历第119-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隐甲藻葡萄糖耐受及DHA生物合成机制
下一篇:基于子空间辨识方法的机电振荡模式的估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