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隐甲藻葡萄糖耐受及DHA生物合成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9-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33页
    1.1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简介第11-16页
        1.1.1 DHA的结构第11-12页
        1.1.2 DHA的功能及应用第12-13页
        1.1.3 DHA的来源第13-15页
        1.1.4 富含DHA的海洋微藻油的营养及安全评估第15-16页
    1.2 DHA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6-20页
    1.3 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进展第20-26页
        1.3.1 寇氏隐甲藻形态与繁殖特点第20-22页
        1.3.2 寇氏隐甲藻的DHA合成途径第22页
        1.3.3 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培养条件第22-26页
    1.4 基于实验室的定向驯化第26-27页
    1.5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第27-30页
        1.5.1 代谢组学的技术支持第27-28页
        1.5.2 代谢组学在微藻研究中的应用第28-29页
        1.5.3 代谢组学发展展望第29-30页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0-33页
        1.6.1 研究内容第30页
        1.6.2 研究意义第30-33页
第2章 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定向驯化研究隐甲藻的葡萄糖耐受机制第33-55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42页
        2.2.1 实验材料第33-36页
        2.2.2 实验方法第36-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52页
        2.3.1 隐甲藻的驯化过程第42页
        2.3.2 驯化株的特征第42-47页
        2.3.3 GC-MS技术分析高耐糖的隐甲藻驯化株ALE第47-52页
    2.4 小结第52-55页
第3章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隐甲藻生长及DHA积累特性第55-71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6-60页
        3.2.1 实验材料第56页
        3.2.2 实验方法第56-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0页
        3.3.1 寇氏隐甲藻间歇补料培养体系的建立第60-64页
        3.3.2 寇氏隐甲藻生长过程形态变化特征第64-65页
        3.3.3 间歇补料培养对寇氏隐甲藻油脂及DHA积累的影响第65-67页
        3.3.4 LC-MS技术分析寇氏隐甲藻代谢物的变化第67-70页
    3.4 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溶氧对隐甲藻DHA生产的影响第71-85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2-74页
        4.2.1 实验材料第72页
        4.2.2 实验方法第72-7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4-83页
        4.3.1 不同溶氧水平培养对隐甲藻生长的影响第74-75页
        4.3.2 不同溶氧水平对隐甲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75-77页
        4.3.3 不同溶氧水平对隐甲藻产DHA能力的影响第77-78页
        4.3.4 代谢组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隐甲藻第78-83页
    4.4 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9页
    5.1 结论第85-86页
    5.2 创新点第86页
    5.3 展望第86-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3页
附表第103-11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水杨胺—糖精的共结晶过程及其多晶型转化机理研究
下一篇:严复爱国思想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