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设计、计算论文

柴油机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机构优化设计与驱动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可变配气技术发展概述第11-12页
    1.3 可变配气技术的分类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21页
        1.3.1 基于凸轮驱动可变配气技术第12-17页
        1.3.2 无凸轮驱动可变配气机构第17-20页
        1.3.3 可变配气国内发展现状第20-21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2页
第2章 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执行器优化设计第22-47页
    2.1 全可变电液配气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及原执行器结构缺陷第22-25页
        2.1.1 全可变电液配气执行器工作原理第22-24页
        2.1.2 原执行器结构及存在缺陷第24-25页
    2.2 改进后全可变电液驱动执行器结构的总体设计方案第25-26页
    2.3 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执行器各部件优化设计第26-42页
        2.3.1 执行器缸体结构改进设计第26-29页
        2.3.2 液压执行器推杆结构改进设计第29-30页
        2.3.3 锥形滑阀尺寸确定第30-33页
        2.3.4 锥形滑阀结构设计第33-34页
        2.3.5 执行器腔体内弹簧改进设计第34-38页
        2.3.6 液压执行器过渡块结构设计第38-40页
        2.3.7 液压执行器平衡垫块及缸盖结构设计第40-41页
        2.3.8 液压执行器密封设计第41-42页
    2.4 全可变电液驱动执行器结构模型第42-43页
    2.5 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执行器液压系统参数设计第43-46页
        2.5.1 液压泵及电磁阀的选取设计第43-44页
        2.5.2 电液驱动可变配气执行器液压油的选取第44-45页
        2.5.3 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系统整体设计第45-46页
    2.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全可变配气系统控制单元硬件设计第47-60页
    3.1 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系统控制单元组成第47-50页
    3.2 控制单元硬件总体设计方案第50-51页
    3.3 微处理器的选用及接口分配第51-53页
        3.3.1 微处理器的选用第51-52页
        3.3.2 微处理器接口分配第52-53页
    3.4 控制模块硬件电路设计第53-57页
        3.4.1 电源电路设计第53-54页
        3.4.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第54-55页
        3.4.3 驱动模块电路设计第55-57页
    3.5 硬件PCB设计第57-59页
        3.5.1 开发工具介绍第57-58页
        3.5.2 PCB抗干扰采取的措施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全可变配气系统控制单元软件设计第60-73页
    4.1 全可变配气系统控制单元软件设计方案第60-61页
    4.2 软件总体控制及流程第61页
    4.3 单片机设备层软件模块设计第61-62页
    4.4 功能封装层软件模块设计第62-68页
        4.4.1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第62-65页
        4.4.2 控制模块第65-67页
        4.4.3 驱动模块第67-68页
    4.5 应用层软件模块设计第68-72页
        4.5.1 程序初始化第68页
        4.5.2 任务调度控制策略第68-69页
        4.5.3 柴油机瞬时转速计算第69-70页
        4.5.4 全可变配气系统闭环PID控制设计第70-71页
        4.5.5 Map查找第71-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全可变电液驱动配气系统单阀驱动试验第73-86页
    5.1 单阀驱动试验方案及台架搭建第73-78页
        5.1.1 试验方案及控制流程第73页
        5.1.2 试验台架搭建第73-78页
    5.2 硬件电路功能验证第78-82页
        5.2.1 信号调理电路调试验证第79页
        5.2.2 高速开关电磁阀驱动调试试验第79-80页
        5.2.3 电液伺服阀驱动调试试验第80-82页
    5.3 单阀驱动控制试验第82-85页
    5.4 本章小节第85-86页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86-87页
    1.全文总结第86页
    2.工作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摇摆对棒束通道气液两相流流型影响
下一篇:水下船体清刷机器人移动平台及其定位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