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践 | 第19-35页 |
2.1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产生 | 第19-20页 |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2.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 第21-25页 |
2.3 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 | 第25-35页 |
2.3.1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 第25-30页 |
2.3.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 | 第30-32页 |
2.3.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流程 | 第32-35页 |
3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 第35-51页 |
3.1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识别 | 第35-42页 |
3.1.1 技术风险 | 第35-38页 |
3.1.2 环境风险 | 第38-39页 |
3.1.3 信用风险 | 第39-41页 |
3.1.4 市场风险 | 第41-42页 |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测量 | 第42-46页 |
3.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 第46-51页 |
4 建元 2005-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风险控制 | 第51-67页 |
4.1 建元 2005-1 产品说明 | 第51-55页 |
4.2 建元 2005-1 风险识别和测量 | 第55-61页 |
4.2.1 依据层次分析法构造产品风险层次结构分析图 | 第55-56页 |
4.2.2 对主决策层风险指标建立判断矩阵 | 第56-57页 |
4.2.3 用方根法计算风险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57-61页 |
4.3 建元 2005-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风险控制 | 第61-67页 |
4.3.1 构造建元 2005-1 的评价矩阵 | 第61-62页 |
4.3.2 计算建元 2005-1 的灰统计矩阵 | 第62-64页 |
4.3.3 建元 2005-1 风险的综合评价和控制 | 第64-67页 |
5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方法 | 第67-71页 |
5.1 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防范法律风险 | 第67-68页 |
5.2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应对流动性风险 | 第68-69页 |
5.3 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缓解技术风险 | 第69页 |
5.4 完善社会征信系统,控制信用风险 | 第69-71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