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学的人学思想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本体论基础 | 第14-20页 |
第一节《新理学》中的本体概念 | 第14-17页 |
1. “规定性”界定 | 第14页 |
2. 真际、实际及实际底事物 | 第14页 |
3. 无极与太极 | 第14-15页 |
4. 理与气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由四组命题看冯友兰的本体论思想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作为心与性统一的人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心与性的形成 | 第20-22页 |
1. 性 | 第20-21页 |
2. 义理之性气质之性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人及其诸要素分析 | 第22-26页 |
1. 生命 | 第22-23页 |
2. 高度自为的生命——人“人者天地之心” | 第23页 |
3. 心宇宙底心宇宙的心 | 第23-25页 |
4. 情欲心统性情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人性的善恶问题 | 第26-28页 |
1. 善的定义 | 第26页 |
2. 人性的善恶探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作为社会历史存在的人 | 第28-39页 |
第一节 道德 | 第28-30页 |
1. 仁仁的缘由及本质 | 第28页 |
2. 仁的诸体现——义礼智信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社会历史 | 第30-36页 |
1. 道的流行形式——社会历史 | 第30-34页 |
2. 道心与人心个人与社会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冯友兰的社会历史观 | 第36-39页 |
第四章 作为恢复于自身的“道” | 第39-43页 |
第一节 艺术 | 第39-41页 |
1. 艺术的实质 | 第39-40页 |
2. 艺术与人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鬼神宗教 | 第41-43页 |
1. 冯友兰的鬼神观对人的过程性的独特发挥 | 第41页 |
2. 人与宗教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人生与境界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境界”说何以可能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诸境界英雄君子圣人 | 第44-48页 |
第三节 “四境界”之本质是功利境界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