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分枝杆菌的DNA拓扑异构酶Ⅰ与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以及核糖激酶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缩略语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 结核分枝杆菌DNA拓扑异构酶第10-13页
        1.1 结核病全球流行第10页
        1.2 DNA拓扑异构酶的主要类群第10-11页
        1.3 分枝杆菌DNA拓扑异构酶研究进展第11-13页
    2 结核分枝杆菌DNA修复第13-19页
        2.1 DNA的损伤和修复第13-14页
        2.2 细菌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的结构第14-15页
        2.3 哺乳动物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MAG或AAG)第15-16页
        2.4 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的底物第16-18页
        2.5 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在细胞中的作用第18页
        2.6 细胞对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的调控第18-19页
    3 核糖的代谢第19-24页
        3.1 核糖的代谢及其重要性第19页
        3.2 概述RK家族系列蛋白第19-20页
        3.3 核糖激酶的结构第20-21页
        3.4 核糖激酶的生化性质第21-22页
        3.5 RK底物的特异性第22-23页
        3.6 无机磷酸盐调控RK第23-24页
            3.6.1 RK依赖磷酸盐或者五价离子第23页
            3.6.2 NXXE motif对RK的激活作用第23-24页
        3.7 RK的基因结构第24页
    4 本课题的意义、内容和研究目标第24-26页
        4.1 课题意义第24页
        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4.3 研究目标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6-37页
    1 实验材料第26-31页
        1.1 供实验菌株和质粒第26-28页
            1.1.1 实验所用菌株第26-27页
            1.1.2 实验所用质粒第27-28页
        1.2 培养基和抗生素第28页
        1.3 试剂和溶液配制第28-30页
            1.3.1 试剂第28-29页
            1.3.2 溶液配制第29-30页
        1.4 PCR引物及DNA底物第30-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7页
        2.1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第31页
        2.2 细菌双杂交筛选(Bacterial two-hybrid)第31页
        2.3 糖苷水解酶实验(glycosylase assay)第31页
        2.4 SPR分析实验第31-32页
            2.4.1 试剂的配制第31-32页
            2.4.2 实验步骤第32页
        2.5 解螺旋反应实验第32-33页
            2.5.1 TopA反应缓冲液的配制第32页
            2.5.2 pBlu质粒的准备第32-33页
            2.5.3 反应过程第33页
        2.6 纤维素薄层层析实验第33页
        2.7 免疫共沉淀实验第33-34页
            2.7.1 细胞溶胞液制备第33-34页
            2.7.2 细胞溶菌产物预处理第34页
            2.7.3 抗体的制备第34页
            2.7.4 免疫沉淀第34页
        2.8 随机突变实验第34-35页
        2.9 RT-PCR实验第35-36页
            2.9.1 耻垢分枝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5页
            2.9.2 抽提RNA第35页
            2.9.3 反转录第35-36页
            2.9.4 实时定量PCR第36页
        2.10 DNA底物的同位素标记第36页
        2.11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6-37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和分析第37-63页
    1 细菌双杂交检测相互作用第37-40页
        1.1 基因的克隆第37-38页
            1.1.1 Rv1688基因、Rv2436基因的克隆第37页
            1.1.2 Ms3759基因、Ms4585基因的克隆第37-38页
        1.2 共转化菌株的构建第38页
        1.3 检测相互作用第38-40页
    2 蛋白质表达第40-42页
    3 解螺旋反应实验检测相互作用第42-45页
    4 SPR检测相互作用第45-48页
    5 糖苷水解酶实验检测相互作用第48-50页
    6 纤维素薄层层析实验(TLC)检测相互作用第50-52页
    7 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相互作用第52-53页
    8 RT-PCR检测不同时期表达量的变化第53-54页
    9 相互作用位点的定位第54-63页
        9.1 细菌双杂交实验第54-55页
        9.2 蛋白质表达第55-57页
        9.3 解螺旋反应实验第57-59页
        9.4 SPR实验第59页
        9.5 DNA糖苷水解酶实验第59-61页
        9.6 核糖激酶磷酸化实验第61-63页
第四章 总结和讨论第63-66页
    1 总结第63页
    2 讨论第63-65页
        2.1 DNA拓扑异构酶与3-甲基腺嘌呤DNA糖苷水解酶相互作用第63-64页
        2.2 DNA拓扑异构酶与核糖激酶相互作用第64-65页
    3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共生基因opa22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下一篇: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