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系统(AIS)协议的研究和实现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 1.1 AIS 产生的原因 | 第6-7页 |
| 1.2 AIS 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 第7-9页 |
| 1.3 AIS 的前景和市场分析 | 第9-11页 |
|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AIS 的技术性能和OSI 模型 | 第12-29页 |
| 2.1 AIS 的系统构成 | 第12-13页 |
| 2.2 AIS 系统的性能 | 第13-15页 |
| 2.3 AIS 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 | 第15-28页 |
| 2.3.1 物理层 | 第16页 |
| 2.3.2 数据链路层 | 第16-27页 |
| 2.3.3 网络层 | 第27-28页 |
| 2.3.4 传输层 | 第28页 |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AIS 四种协议以及运行过程 | 第29-43页 |
| 3.1 四种协议 | 第29-34页 |
| 3.1.1 增量时分多址接入(ITDMA) | 第29-30页 |
| 3.1.2 随机时分多址接入(RATDMA) | 第30-31页 |
| 3.1.3 自组织时分多址接入(SOTDMA) | 第31-33页 |
| 3.1.4 固定时分多址接入(FATDMA) | 第33-34页 |
| 3.2 AIS 设备的运行过程 | 第34-40页 |
| 3.3 发射时隙的选择 | 第40-42页 |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方案设计和实现 | 第43-62页 |
| 4.1 方案设计 | 第43-44页 |
| 4.2 辅助程序实现 | 第44-53页 |
| 4.2.1 网络通信的实现 | 第44-49页 |
| 4.2.2 时隙同步 | 第49-51页 |
| 4.2.3 消息的封装和解封 | 第51-53页 |
| 4.3 系统运行的程序实现 | 第53-59页 |
| 4.4 程序界面和运行结果 | 第59-61页 |
| 4.5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2-63页 |
| 5.1 结论 | 第62页 |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