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水杨酸提高小麦抗逆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8-14页
    1.1 SA 与植物抗病胁迫第8-10页
        1.1.1 SA 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第8-9页
        1.1.2 SA 在植物抗病中的信号转导途径第9页
        1.1.3 SA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相关元件的分离鉴定第9-10页
    1.2 SA 提高植物抗环境胁迫能力的研究第10-13页
        1.2.1 SA 提高植物抗环境胁迫的效应第10-11页
        1.2.2 SA 提高植物抗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第11-12页
        1.2.3 SA 提高植物抗环境胁迫能力相关元件的分离鉴定第12页
        1.2.4 SA 提高植物抗病和抗环境胁迫的异同第12-13页
    1.3 SA 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和抗环境胁迫能力研究水平的比较第13-14页
2 引言第14-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21页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5页
        3.1.1 小麦材料与SA 处理第15页
        3.1.2 盐处理第15页
        3.1.3 所用试剂第15页
        3.1.4 所用仪器第15页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5页
        3.2.1 形态指标第15页
        3.2.2 生理生化指标第15页
        3.2.3 蛋白质组分析第15页
    3.3 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方法第15-21页
        3.3.1 蛋白质提取方法第16页
            3.3.1.1 三氯乙酸/丙酮法(TCA/acetone extraction)第16页
            3.3.1.2 改良的酚提取法(TCA/acetone/phenol extraction)第16页
        3.3.2 蛋白质的裂解第16-17页
        3.3.3 蛋白质样品浓度测定第17页
        3.3.4 等电聚焦(IEF)电泳条件的优化第17-18页
        3.3.5 IPG 胶条的平衡第18-19页
        3.3.6 第二向SDS-PAGE第19页
        3.3.7 胶体染色第19-20页
        3.3.8 凝胶图像分析、蛋白质点的胶内酶解和质谱分析第20-2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1-34页
    4.1 SA 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1-22页
    4.2 SA 对小麦幼苗叶片MDA 含量的影响第22页
    4.3 SA 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2-23页
    4.4 SA 提高植物抗逆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3-27页
        4.4.1 小麦叶片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第24页
        4.4.2 不同IPG 胶条对蛋白质分辨率的影响第24-25页
        4.4.3 不同上样量对蛋白质分辨率的影响第25-26页
        4.4.4 不同聚焦条件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第26-27页
    4.5 SA 预处理对小麦叶片蛋白组学的影响第27-29页
    4.6 差异表达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第29-34页
5 结论与讨论第34-37页
    5.1 SA 提高小麦抗逆性的最佳浓度筛选第34页
    5.2 小麦叶片双向电泳技术的优化第34-35页
    5.3 SA 诱导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第35-37页
        5.3.1 经0.5 mM SA 预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上调,而经3 mM SA 预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下调的差异蛋白第35-36页
        5.3.2 经0.5 mM SA 和3 mM SA 预处理后表达量均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蛋白第36页
        5.3.3 经0.5 mM SA 或3 mM SA预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蛋白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ABSTRACT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苗期表达调控
下一篇:转基因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